我和语文的故事(我和语文的三个小故事)

圈圈笔记 49

我与散文

□吴永鑫

我对散文情有独钟,从杨朔,到柯灵、朱自清、余秋雨,再到杨绛老师,还有冰心老师等等,包括台湾的张家瑜、林清玄,他们的散文对我有巨大的启发。我离不开文学,也离不开散文,对我来言,散文创作似乎比小说和戏剧要容易上手,创作一篇散文的成就感比小说来得更大。

最早写散文是在初三上学期,我那时候对恋爱充满幻想,所以通过散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想法。那时候的散文参差不齐,谈不上入门,只属于过家家,写的是运河、梧桐树、雨季,现在看来颇具一定的年轻人风格,但是因为没有人指导,所以没有坚持下去。后来想学文科,可是生活不如人愿,文科没学成,中文系也没考成,复读一年,想考电视编导系,也没考成。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生活非常郁闷,朋友少,读的书也少,那时候对未来非常迷茫。心里有话,但是说不出来,总想有个平台能够发表文章,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自己的第一篇处女作是《煎饼摊子》,这是一篇短篇小说,一直想发表,可是没有成功。一直到一年以后,结识了淮阴语文公众号,才开始发表,这时候我已经24岁了。

在淮阴语文上发表的第一篇散文叫《璞园糖水》,受到大家的欢迎,后来璞园糖水的老板也读到了我的文章,并且留言。我接二连三写出了许多散文,都是以淮安的生活为主题,淮安虽小,可是故事多,提起笔来就有写不完的故事。《到淮安来看雨》、《我爱淮扬菜》、《小城春来早》、《痛与爱》都陆续发表,阅读量都很高。

散文创作使我走出了狭隘的圈子,和社会接触,和同龄人走在一起。2022年5月,我的散文《到淮安来看雨》第一次在地市级的报纸上发表,我对自己有了自信,我对写意散文更加热爱,我开始多走,多看,多参加文学活动,看见雨就写雨,看见月亮就写月亮,《听雨》、《荷塘暮雨》、《湖光月色》,相继发表。后来我把花街作为创作素材,写下《花街》,被报纸发表。后来我把公众号上点击率最高的《璞园糖水》投到报纸上,也见诸报端。

我一直思考散文的创作方向,我到底应该沿着哪个方向,比较迷茫。我从绘画的角度打开了思路,绘画可以写意,把生活的意境表达出来。那么散文也可以写意,用文字把生活的美好呈现出来,所谓的用文字煮生活,生活的美好需要文字的表达,如果人们读了我的散文能够欣赏风景、徜徉美妙人世间,忘却工作的烦恼,抛却生活的繁琐,进而开始追求美,发现美,成为美的守护者,那么我的散文就算成功了一半。沿着这个思路,我又创作了《里运河的雨》,在两家报纸上发表。

我赞同赵丽宏说过的一句话,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写意的目的是怡情,是滋润人性,把平凡的生活描绘得诗情画意,富有美感,就像陈丹青的画,画面的和谐美折射生活美,美的突出点在于升格生活的意象。

作者简介:吴永鑫,淮阴人,一名大学生,擅长文史,热爱文学创作,发表过多部文学作品。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