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老好人思想(干部管理存在老好人思想)

圈圈笔记 175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坚决反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庸俗哲学和好人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

好人主义啥模样?

有副对联刻画得很形象:睁眼闭眼一只眼;你好我好大家好,横批:好人主义。没有做人原则,没有是非标准,一味说好,当好好先生,此可谓典型的好人主义。

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对好人主义的经典概括可谓入木三分: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

习近平总书记对好人主义的批评也是一针见血:好人主义盛行,有问题不指出,有过错不批评,这种庸俗作风盛行之处,往往就是党组织和领导上政治软弱、作风涣散的地方,就是党员、干部中出问题多的地方。

好人主义四大类型

好人主义,从庸俗的关系学出发,奉行多栽花、少栽刺信条,遇到问题绕着走,放弃批评与自我批评,放弃原则,丧失党性。好人主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A.不作为型:

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讲求混,工作马马虎虎则可,表现勉勉强强为上,上不得罪领导,下不招惹同事,办公室里看看报纸,工作时间喝喝茶水,终日精神不振、思想涣散,在他们看来工作不是干出来的而是混出来的,因为就是这种混的思想让他们得到很多人的好评以及领导的赏识,既不会被同事嫉妒,又不会被领导拔刺,他们成了标标准准的老好人,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安安稳稳拿工资,而唯一的工作也是安安稳稳拿工资。

B.粉饰太平型:

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发现同志有是非过错,宁愿说些奉承话,也不肯拉拉袖子提个醒,该批评的不批评,该劝阻的不劝阻,该制止的不制止,最后使得有错误的同志执迷不悟,错失改正错误的良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

C.曲意奉迎型:

这种人见了上司弯腰如虾,柔声如猫,即使不在口头上说自己是孙子,也要在精神是自贬三辈。遇事随声附和,对上级的工作不作辨别,不提意见,口中常挂的就一句话您哪说我哪办,有时明知上司有错,也不纠正,不制止,不提不同意见,生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前程。有的更是唯唯诺诺,刻意奉迎,如果上司说轮船能在天上飞,他便会说轮船在天上比飞机飞得还快还好。这种人时时处处迎合上司心理,让上司很受用。

D.相互利用型:

有心栽花,无意栽刺。为了进退自如、升迁有余。他们就象水中的鱼儿一样,上边能游下边也能游,领导面前抬轿子,下属面前吹哨子,两头逢迎两头惹,不但是领导眼中的好下属,而且是下属心里的好领导,在善游者的观念中,出不出成绩没有关系,反正只要轿子抬的好,领导就会提拔,只要哨子吹的响,下属就会拥护,就算偶尔犯点错误,也有领导庇护、下属求情。

好人主义成了腐败的帮凶

王岐山说:一些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失去原则性和战斗性,好人主义盛行,搞一团和气、不愿得罪人,基本不开展批评,即便批评也是抽象空洞的,包装了再包装,致使批评失去了锋芒,成为无的放矢。

从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到微腐败塌方式腐败等一系列问题滋生,都能从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沉睡,做老好人、明哲保身上找到原因。现在要干部能上能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庸官里头,就应当包括那些好人主义者。《人民的名义》中孙连成这样的人,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办起事来拖拖拉拉,我这辈子都是官场好人,人情世故通达,但对老百姓来说,好不好,却不在乎了。

案例一:去年上半年,中央纪委通报了一起因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而追责的典型案例:某市市委原书记黄某在听到关于原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某吸毒、插手工程项目等问题的反映后,不重视、不敏感、不警觉,未及时向上级报告和采取有效措施。2015年11月,黄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调离工作岗位。

黄某搞好人主义,爱惜羽毛,最终酿成恶果。事实上,这一案例只是个典型,很多党员干部违规违纪,乃至走上不归路,都与少数领导干部搞好人主义、一团和气有关。领导干部信奉好人哲学,对班子成员的错误,自己碍于面子不批评;对下级的问题,怕丢选票不问责,结果就会让这种错误和问题延续下去,等到养痈为患、铸成大错时,再想防微杜渐就晚了。

案例二:2016年10月,中央第十轮巡视第三巡视组向天津市委反馈回头看情况,指出天津存在圈子文化不绝,政治生态遭破坏;政治原则性不强,好人主义盛行的情况。

天津圈子文化不绝、好人主义盛行,黄兴国作为当时的‘一把手’,是主要污染源,他违背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组织原则,大搞任人唯亲,奉行好人主义,对自己人设计路线,着意栽培使用,使拜码头、拉山头等歪风邪气蔓延,败坏了政治风气,带坏了一批干部。天津市委将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问题作为巡视整改的重中之重,市委书记李鸿忠亲自挂帅,突出政治整改,聚焦人事因制,以刮骨之勇、雷霆之力推进整改。

解构好人主义

好人主义存在许多弊端。党和国家一直要求在实践中防止好人主义,但效果并不明显。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寻找更深层次的原因。好人主义的滋长蔓延有其主客观原因。

一是党性观念淡化。一些同志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并未经受过硬的党性锻炼,处理问题讲私情而不讲党性,解决矛盾讲关系而不讲原则,一到动真碰硬时则患得患失,怕得罪上司、耽误前程,怕搞僵关系、丢了选票,怕自身不硬、引火烧身,唯独不怕党的事业受阻、人民利益受损。

二是积极的思想斗争退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更加开放活跃,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内政治生活封闭僵化,尤其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严重缺失。实事求是的批评被视为找茬,与人为善的建议则成了杂音,以至人们越来越世故、明智,有意见会上不提,背后说三道四。

三是民主推荐选举异化。有的地方和单位推荐干部、评选先进不善于去伪存真、综合评判,而是简单地以票取人,还美其名曰注重群众公认,坚持原则、锐意改革的同志反而被好好先生淘汰。

四是基层环境恶化。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处在各种矛盾交织的风口浪尖,往往陷入上级决策与群众利益间的两难选择,工作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失误。如果坚持原则、动真碰硬,可能招致上访、告状甚至打击报复,惹出一系列麻烦,于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让好人主义无所遁形

首先,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首要的是增强党性。要通过开展党内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激浊扬清,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一意志、增进团结。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特别是增强战斗性,使每个党组织都成为激浊扬清的战斗堡垒,使每个党员都成为扶正祛邪的战斗员。

其次,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还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只有不让坚持原则的干部吃亏,坚持原则的人才会越来越多。要克服简单以票取人的倾向,让坚持原则的人得到褒奖,不让老好人占先。各级党组织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支持和保护那些敢讲真话、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的党员干部,让敢抓敢管、坚持原则的干部香起来。

第三,监督问责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要强化监督问责。只有问责,才能负责。党员领导干部要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把责任扛在肩上,做到知责、尽责、负责,敢抓敢管,勇于负责,决不能出现底下问题成串、为官麻木不仁的现象。我们只要严格强化问责,倒逼责任落实,严格考核,追究到位,把责任落到实处,党内就一定能正能量充沛,好人主义就无所遁形。

另外,也要纠正社会上那些泛滥的人情世故。搞科学研究,对真理负责,不唯上、不欺下;文化、批评,就事论事,不搞那些互相抬庄的事;企业生产,老老实实对自己的产品负责,不能总想着打点打点、走动走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好人主义的市场逐渐萎缩,干部已经不能单纯通过卖好得票被提拔重用。在全面从严治党新格局下,中央越来越注重凭实绩用干部,旗帜鲜明的引导下,好人主义者的好日子已不多矣。

本网根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北京日报》等媒体报道综合

来源 | 人民论坛网

整理 | 赵光菊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