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大师(顾景舟大师紫砂壶圆器中55把巅峰之作!)

圈圈笔记 69

文|砂海墨韵

紫砂圈有一方抵十圆一说,指的是方器难做,价格也比圆器要高。

纵观紫砂传器,方器的数量远不及圆壶多,即使是今天的紫砂市场,圆器依然占有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

即使是近现代紫砂巨擘——顾景舟,在他的传器中也以圆器居多,方器较为少见。

景舟先生的方器,圆融通达,气质上佳。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景舟先生的方器作品。

//////////

藏六方

顾景舟制 藏六方

壶身六面围合而成,器形非常简练,但不失恢弘之势。

六条线条从壶纽顶端一泻而出,经盖面、盖沿、壶口颈、壶身收至壶足,呈现六方。

表面光润,没有半点装饰,棱角分明笔直,壶盖穹窿凸起,整壶呈现出蓄势待发之势,显得十分庄重大方。

玉露诗文

顾景舟制 玉露诗文套组

玉露诗文套组是顾景舟青年时期的力作,整壶方中有圆,色泽紫润,隐隐铮具古意。

一套五件,一壶四杯,是原配原作,壶与杯设计精雅巧妙。

壶身为主体,盖、嘴、把、钮都见刚见柔,君臣相配。虽然是方器,但仍然给人以珠圆玉润的感觉,触感棉润的享受。

均取材与古代食器——簋。簋。簋是中国古代用于盛放煮熟的饭食之器,也用作礼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时期,材质有青铜或陶制。

杯上铭刻岁次癸未仲秋之月可知是1943年秋季。时年景舟先生二十八周岁,由上海返乡已一年半光景。

经过在上海三年的磨练,技术和艺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自创、自制、自刻。从设计到制作,再到篆刻,皆由景舟先生一手亲作。

壶身正面镌玉露,下署阳羡荆南樵子书并镌于蜀麓陶斋。

玉露出自李商隐 的《 辛未七夕》 诗: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原指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引申含义为短暂、美好的事物。

背面刻花气接云烟,煮茗草堂前。阶下独行鹤,避烟飞上天,落款景洲。壶底钤荆南山樵。

风轻云淡,花气氤氲,草堂前,雅士煮茶,壶里茶烟袅袅升起,台阶下一孤鹤,随烟起舞,正自由地飞向云端。

这真是人世间短暂、转瞬即逝的美妙场景啊!

时年正值战乱,顾景舟为躲避战火而返乡,以孤鹤比喻自己,表达了自己此刻的志向追慕,正是以壶言志的绝作。

僧帽

顾景舟制 僧帽

远观似一饱满壮美之冠帽,其壶身作六角形僧帽。

从壶盖开始,整个壶体分成六等分,寓意六时吉祥,壶冠莲花分成五瓣,寓意五方五佛。

而第六瓣则改为流,平带形的壶鋬在壶流之对侧,鋬上部弯有一按指位,增强了提拿倒水之实用性。

据说,顾先生在所创作僧帽壶式前,曾于沪上南京东路的友谊商店中见过时大彬僧帽壶真迹。

并进行了细致的测绘,从古器中摹得其形,并赋予新的气象。

四方抽角

顾景舟制 四方抽角套组

此组茶具为1942年顾景舟的作品。以紫泥制成,二杯内施白釉,其色温润古雅。壶身、曲流、环柄、圈足均以四方侧角构成,实为八方。

从钮上分布自上而下的八根线条将壶身分为八个块面,四个弯角与壶身、盖面既协调又稳重。圈足八方四凹更使壶整体显得精巧灵动。

顾景舟制 绿泥四方抽角

此为民国绿四方抽角,抽角之后壶面成八方直角、直顶盖,至壶腹下收至圈足均是八方直角。

壶纽为扁八方,与壶体形式相呼应,壶流、壶把均有棱线装饰。

均玉壶

顾景舟制 均玉壶

此壶由民国绿制成。

壶身为圆角方柱体,圆形盖配以方桥钮,别致精美,大有古意。

传炉

顾景舟制 传炉

传统器形——传炉,造型源于古代青铜器。

此壶以纯净的底槽清为胚,壶面呈现四方形,与其他传炉相比,鼓腹更为饱满,蓄势待发,凸显张力。

平底设四乳丁足,比例均匀,珠圆玉润。

小六方井栏

顾景舟制 小六方井栏

造型以六方为主,壶身、壶盖、壶钮皆为六方组成,壶流为直,四方上收,柄以四方折角为型。

整体、采取镶身筒方式制作。线条清晰规整、一丝不苟、制作精细,比例均等、和谐。

口盖密合且通转无碍,整体小巧玲珑,可见制作者功力非同凡响。

六方雪华

顾景舟制 六方雪华

六方雪华是根据雪花六边形造型创作,形体明快挺秀,棱角清晰,具有阳刚之气,雪花之轻包含乾坤之重,将方器的几何之美塑造得十分的漂亮。

壶体线条明朗,上密下疏,线面上小而下达,满满的视觉张力。

壶体、把、流、钮等形式要素,均由不同大小的六边形线面融合构成,统一和谐,敦厚朴拙。

恰点雪花之题,令人赏心悦目。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