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故事(讲好朔城教育故事)

圈圈笔记 162

秋意阑珊至,送教正当时。在与秋天悄然邂逅的同时,朔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又一次邂逅了这群可爱的孩子。

故事一:最温暖的微笑

我的送教对象是一名14岁的男生,因出生时缺氧导致脑瘫。智力发展落后于常人,生活不太会自理,以及言语功能不太发达,有一只手处于痉挛状态,没有抓握能力,其余几乎可以说是正常的。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爱笑。上课虽然不能回答太多问题,但是他会用笑和点头来给予反馈。虽然我只能以送教的方式去了解他的小世界,但对于没有朋友、整日宅家的他来说却是别样的欢乐。因而于我也变得力所能及却意义非凡。

我也愿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这特殊群体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故事二:我就是你的灯塔

天阴沉沉的,瑟瑟的秋风吹来阵阵凉意。上午要去小福荣同学家送教。沿着村中的水泥路,一直向西,不一会儿,就看到父子俩迎接着我们。走到跟前,我喊了一声,小福荣,王老师来给你上课啦。

小福荣带着微笑看着我们,不知所措。爸爸说他不多说话,就知道吃。我们跟随他们进了家。小福荣好,老师好一句简单的问候,让我倍感欣慰!

要回去了,我们四人反复向小福荣招手再见,他和父亲站在门口上也不断地向我们挥手......

残疾孩子的求学之路何其艰难,特教事业何其艰辛而崇高,送教之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一名特教教师,能把知识和温暖送到她们的心田,滋养她们健康成长,是何等的幸福。我们将永远微笑地站在你们的身旁,在老师的心中,你们都长着一双翅膀,飞向美好的人生。

故事三:温暖的心,熟悉的路

车子在平坦的大道上行驶着,我们又踏上了熟悉的送教旅程。

来到小勇家,一切还是原来的老样子。院子里的老杨树显得越发清翠了。唯一不同的是,院子里多了一堆带着苞儿的玉米棒子,远远望去,如一堆香槟色的沙子。我向小勇爷爷转达了学校的慰问,然后开始给小勇传授今天的教学内容。

课程结束,和往常一样,小勇爷爷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到村口。来了,吃了饭再走吧?那可不行,回去有回去的工作。我们总是乐呵呵地拒绝家长们的挽留。

故事四:秋风徐来,温润雨泽

在送教的过程中,我发现,雨泽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需要的是帮他走出内心的孤单,帮他建立情感交流,让他展示自己,并进行情感的互动,在情感上亲近他、抚慰他!

经过几次接触,雨泽从不能走路,不能拿东西,不能讲话,甚至不理睬人的说话,到现在可以和我们老师打招呼,自己转动轮椅去简单的地方,可以抓握一些小的物品,这些进步让我很欣慰。这次送教,我给孩子带了一个小礼物:橡皮泥,来奖励他的点滴进步。我坚信:哪里有残疾孩子,哪里就应该有阳光。同时,也开导雨泽的家长,孩子的每一个点滴的进步,就是学校和家最大的成功!

送教上门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因为爱,所以爱。为了那些最需要帮助、最需要温暖的孩子们,我们愿意付出并坚持!

图文:张燕 贾慧蓉

编辑:麻世杰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