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场证明(野野口的不在场证明是完美的吗)

圈圈笔记 76

1

《恶意》,是日本推理作家东野圭吾写的长篇小说,小说写的是一名作家在家中被杀,凶手很快就暴露了自己,但事情的真相远比我们想像的更加复杂。于是,一场人性之恶在一次次反转抽丝剥茧后令人唏嘘不已……

2

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在即将前往加拿大定居时,被人杀害在家里。发现尸体的除了他的妻子理惠,还有他的好朋友——同是作家的野野口修。但两个人都有不在场的证明,且看上去比较完美。

警察加贺在送野野口回家的路上,通过有意无意的聊天,发现了野野口的嫌疑:通常凶手在杀完人后会异常的兴奋而多话。

还有一点,那就是野野口处心积虑想从加贺嘴里探知他的死亡时间。而作为一个正常人,他想知道的应该是命案发生的时间,而不是警方认定的死亡时间。

野野口把这件事写成了一篇日记,当然,之所以写主要是想提供给警方以误导,也是为自己脱罪的证据。而加贺通过对日记的仔细辨认,发现了端倪。野野口在日记中故意隐藏的陷阱,给自己挖了个坑,成为证明他是案犯的重要证据。

侦查有了眉目,到最后也找到了物证,野野口承认了杀人的事实。但对于动机,他却三缄其口。

加贺通过他的提醒和各种证据的误导,发现了不为人知的动机:他和日高是好朋友,曾经和日高的前妻初美有染,为了长久的和对方在一起,他曾经私闯日高家,试图杀了他。但被日高识破,还抓住了把柄。最后,被日高利用并威胁,不得已成为了他的影子作家。

后来日高的前妻初美因车祸去世,而野野口向加贺传递的信息:那不是一起寻常的车祸,他认为日高的前妻是自杀的。

3

这就是野野口亲口承认的杀人动机。但细心的加贺并没有就此放手,依然对杀人动机穷追不舍。冥冥中他有一种感觉,一切的证据都在让他误入歧途。他心里有种不安,在野野口写下的自白书里,还是找到了诸多疑点:

1、日高以杀人未遂的证据相要挟,强迫野野口成为他的影子作家,真的这么简单吗?如果野野口拒绝,直接向警方投案,对于日高来说也是一种损失,或许会因此断送他的作家生涯。

2、日高的前妻初美死后,野野口依然没有反抗,为什么?如果是他挚爱的情人自杀去世,又怎会无动于衷?正常人不是应该舍弃一切,也要跟日高拼个鱼死网破吗?

3、那卷录像带和那把刀真的可以作为杀人未遂的证据吗?刀上没有血迹,当时除了凶手和被害者,只有日高初美一个人,如果根据她的证词,野野口被判无罪的可能性很大。

4、野野口写到自己和日高的关系,说他们变成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这种情况下的合作,可能会亲密无间吗?他又在隐瞒什么呢?

加贺带着疑问向野野口求证,他只是繁衍了事。另外他发现一个事实,在对野野口的调查中,对于他的个性,跟自白书里描写的自己大相径庭。都已经认罪了,他把自己的个性写成另外一个自己,到底是想隐瞒什么呢?

4

于是,较真的加贺继续深入调查。他去找了野野口和日高过去的同学和邻居拜访,终于他有了答案,发现了真正的杀人动机。

野野口曾经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后来他成为了施暴者。校园暴力施暴者头目藤尾曾经当众强奸了一名女生,有人在用V8拍摄,有一个人负责按住那个女孩。而那个帮忙按住女孩的人,是野野口。而日高,拥有这张照片。

日高的畅销书《禁猎地》,描写校园暴力主要施暴者的原型就是藤尾。而书里那个校园暴力最大的受害者中学生滨冈,被人剥光衣服,全身捆上透明胶带,被泼盐酸,拳打脚踢,恶毒辱骂……原型就是日高。

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那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像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这是日高在《禁猎地》写下的一段文字。

野野口的真实个性和曾经的劣迹也通过证词被扒了个遍,而日高的正直善良和正能量也向我们一一展示出来。对于影子作家,日高剽窃他的小说,更是无稽之谈。真相浮出水面,是的,野野口撒了谎。

那个作为物证的录像带和刀,录像带是他自己录的,刀是他自己准备的。他和日高的前妻有私情,也是伪造的。

更恶毒的是,野野口为了制造日后警方对日高的厌恶感,曾经说过日高杀死了一只猫,连一只小动物都不放过,这是怎样的一种人哪。其实,那只猫是被他毒死的。

一切的一切,都是经过长期的安排、设计,这是有计划有预谋的犯罪。而作为野野口下了这么多功夫,花费了大量时间制造证据,主要是制造杀害日高的动机。要杀人之前,先设计好动机,细思极恐。而真正的动动,一定是见不得人的,那才是最可怕的。

根据加贺的判定,如果是因为紧张日高手里握着的那种耻辱照片,说不过去。因为日高从小说发表开始,从未向第三者提起照片的事。如果是别人因为《禁猎地》侵犯了隐私要与日高对薄公堂,可就算官司陷入胶着,凭日高的为人,他也一定会为野野口保守秘密。

所有的一切,最终的目的只是为了贬低日高的人格,但这种恶意又从何而起?

日高是个正能量的少年,喜欢帮助别人,对谁都非常亲切,还是野野口的恩人,给予过很多帮助,就算野野口背地里起哄和藤尾联手欺负他,他还是反过来救了野野口。

我相信,在这样的一个人面前,你不可能没有自卑,长大成人后,又陷入了嫉妒的泥潭。为了接近他,让他给予你帮助,暂时隐藏了恶意。你的人生最终没有成功,还得了癌症,你无法忍受带着这种恶意离开人世,于是你引燃了恶意,只是因为你觉得日高握有你过去的秘密。

一个人从自卑到嫉妒,只需要一个过程,而藏在内心深处的恶,会加速这个过程。

5

加贺回忆起曾经作为初中班主任的时候,经历过一起校园暴力。警方问施暴的初中生山岗为什么要向前野施暴,他说了一句经典台词:我就是看他不爽。

这句话的背后,有轻蔑,有嫉妒,也有自卑。就像野野口和母亲过去的一些言行,他们对日高也好,对邻居也好,对社会也好,是有某种偏见的,言语间带着各种讽刺和轻蔑。

也正是母亲曾经不自觉地流露出的那种轻蔑,用一种很吓人的表情把日高说成那家的孩子,当然,这一定不是一次两次,才会让野野口耳濡目染,在心里对日高也产生了一种轻蔑,直到最后还夹杂着有毒的嫉妒。

如果父母是与人为善的,积极上进的,那孩子一定也会耳濡目染,有一个阳光的心态,整个人散发着一种正能量。就像,日高一样。

否则,另外一种极端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就是曾经或今天的野野口:喜欢抱怨、负能量、仇视社会、三观尽毁、容易妒忌别人。哪怕是面对自己的恩人也下得了毒手,哪怕对方在死后也要污蔑对方的人格。人性之恶,永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最后,我衷心祝你手术成功,不管怎样,我都希望你能够活下来。因为法庭正等着你。这是小说结束的最后一段话,故事在此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情不得已会陷入思考。有关人性,有关善恶……

6

日高,一个曾经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但他并没有因此向校园暴力屈服,而是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一直善良,一直正能量,甚至对野野口以德抱怨。

人性中的善良,就像一道光一样,会照亮一个人的前程。所以,他最终成为了一名了不起的作家。

而野野口,从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最终屈服成了别人眼里的马屁精,再为了讨好屈服别人变成施暴者。一切的结局都是有原因的,他的事业并不顺利,最后还得了癌症。也正是因为在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后,被嫉妒侵蚀的内心终于崩溃,我要死了,你也不能活。这就是人性中最大的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嫉妒、自私、多疑,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所有这些情绪会慢慢使人的面部表情失去生气,变得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就像曾经少年时的野野口,在邻居的眼里他总是闷闷不乐的,阴沉的。或许在那个时候,他的心理已经产生了不健康的状态。但在那样的家庭教育下,他的这种不健康心理根本得不到治愈,反而愈加严重,直到最后因为嫉妒之心,而杀害了曾经对自己有恩的人。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可见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轨迹。

有阳光的地方,一定就有阴暗。但天道有轮回,愿我们都善良。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