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活动有哪些 (“惊蛰”来临,在农村都有哪些讲究?)

圈圈笔记 107

三农发文挑战赛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今天是3月5日,各地迎来了传统的惊蛰节。

阳春三月,节气已步入仲春,也就是干支历中的卯月。卯,冒也,万物冒出地面,大地一片生机。另外,春雷惊百虫,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蛰伏一冬的虫也渐渐苏醒,而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农村农民又开始了一年的忙碌。

惊蛰节虽不是传统的四时八节之一,但在农业生产却有重要作用,因而在农村中流传着很多习俗,虽然有的俗语仅仅蕴含着美好愿望,但牢记传统,一代代传承,才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一:除春懒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秋收万籽,春天是个忙碌的季节,农活农事格外多。不过惊蛰前后,气候温暖舒适,难免使人犯困偷懒,工作起来无精打采,这种现象是由于季节更迭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我们除了自身要加强身体锻炼之外,农村中也流传着除春懒的好习俗。

(1)吃懒龙

在农村,随着惊蛰雷声震醒了万物,同时也震醒了沉睡的巨龙。龙作为崇拜的图腾,掌管着行云布水,关系着农业生产的丰歉,吃懒龙的习俗就应运而生。

懒龙又称肉龙,其实就是一种美食。也就是在面皮上放上肉馅,卷成长条,上锅蒸熟即可,其形状弯曲柔软,像极了一条盘坐的懒龙。

(2)惊蛰吃梨

这种习俗广为熟知,已形成了一种饮食文化。惊蛰时节,阳气上升,容易使人体干燥,吃梨滋润,即可润心去火,对于身体健康益处巨大。另外,在农村,梨与离谐音,惊蛰离家创业,不能忘本,更期望害虫远离庄稼和农民,吃梨习俗也被赋予了文化内涵。

二:惊蛰从此起

在过去,农业是生存根本,古代耕种将惊蛰作为起点,符合作物的生长规律。

惊蛰之后,气温升高,作物复苏,土壤解冻,无论是灌溉还是划锄松土,都能抓紧进行。而且,雷声震,雨水丰,作物生长也进入了加速期,施肥等工作也要同步进行。此外,修剪、耕地、播种等各项农活众多。由于今年立春在年前,春脖子短,刚出了十五,就到了仲春,一定要抓紧劳作,以不误了农时。

三:惊蛰驱虫

惊蛰之后,万物苏醒,蚁虫蛇鼠亦纷纷出动。在农村,人们常在惊蛰日悬挂艾草来驱虫,并在屋檐墙角洒落石灰隔离,使其远离身体,确保一年有健康的体魄。

另外,在不少地球,驱虫演化成打小人习俗。用白纸剪出小人模样,用器物用力拍打,来驱逐霉运,主要在南方的某些地区流行。

惊蛰驱虫主要在农事上的作用巨大,因为越冬后的害虫如果不及时除掉,任期繁殖蔓延,可能造成防治困难。除虫趁早,更要抓住惊蛰时难得机会,尤其经历了暖冬,及时喷药杀虫,对全年的病虫害防治意义重大。

总之,流传已久的农村俗语是古人讲究天人合一,顺应天时的理论贯彻,至今仍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作用。

惊蛰到了,您那里有怎样的习俗呢?今日惊蛰农民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