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在哪里啊(安阳殷墟在哪里)

圈圈笔记 164

每个中国人,从小在历史课本中,就知道甲骨文、司母戊方鼎,但甲骨文和司母戊方鼎出土于我国河南的安阳殷墟,我相信还是有许多人不一定知道,下面,左右带大家了解一下殷墟。

01 殷墟在哪里?

殷墟位于我国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规模巨大,范围广阔,东起郭家湾,西至北辛庄,南起刘家庄,北至后营,东北至三家庄,长约6公里,宽约5公里,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殷墟的总体布局以小屯村宫殿宗庙区为中心,沿洹(huán)河两岸呈环型放射状分布。殷墟遗址保护区核心面积约400公顷,缓冲区面积为720公顷。

河南安阳殷墟

02 殷墟是一处什么遗址?

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的255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商灭亡后这里沦为废墟。我国古时候又叫北蒙殷虚殷邑,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商邑。

河南安阳殷墟

03 殷墟由几部分组成?

殷墟由三部分组成:

① 殷墟王陵遗址

殷墟王陵遗址位于洹水北岸,是商王朝的皇家陵地与祭祀场所,举世闻名的司母戊鼎就出土于此地。王陵遗址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180亩。自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直至现在,相继发现了13座王陵大墓(包括一座未完成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祭祀坑与车马坑,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被学术界公认为殷商时期的王陵所在,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②宫殿宗庙遗址

宫殿宗庙遗址又称为殷墟宫殿区,这里发掘的53座建筑基址,是殷墟宫殿宗庙区的主体和殷王都全盘规划、布局结构的重心所在,被考古学者划分为甲、乙、丙三组基址。

甲组建筑基址共发现15座,是宫殿宗庙区内建设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建筑,被认为是商王室的宫室、寝居之所。

乙组建筑共发现21座,多数结构繁复,面积巨大,互相连属。这些建筑被认为是殷王室的宗庙建筑。

丙组共发现17座,被认为是商王室的祭坛建筑。

③洹北商城遗址

洹北商城遗址位于殷墟保护区东北部,其西南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殷墟遗址,二者略有重叠。城址略呈方形,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2.15公里,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四周已确认有夯土夯筑的城墙基槽。

河南安阳殷墟基坑

04 殷墟出土了哪些文物?

安阳殷墟出土的文物数量惊人,主要有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重要历史阶段提供了坚实证据。

安阳出土文物首推甲骨文。

如果说钻木取火标志着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岁月,那么文字的出现就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甲骨文的发现,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

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它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

殷墟甲骨文是商王朝占卜的记录,中国古代甲骨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商时期则是占卜最盛行的时期,商王和贵族几乎每事必卜,占卜成为商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殷墟共出土甲骨15万片,单字约4500个,其中约有1500个单字已被释读。3000多年以来,甲骨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甲骨文

甲骨文

其次是青铜器。

殷墟出土了约4000余件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形成了以青铜礼器和兵器为主的青铜文明,达到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殷墟青铜礼器的大量出现,证明中国青铜文化已发展到了最高的阶段。以青铜礼器鼎、簋,觚、爵,兵器戈、矛、钺、刀、镞,工具锛、凿、斧、锯、铲,乐器铙、铃、钲等为代表的殷墟青铜器,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繁缛神秘。

后母戊鼎是殷墟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二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tāo tiè)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

后母戊鼎鼎腹内壁上所铸后母戊铭文

再次是石器与玉器。

殷墟出土的玉器体现出中国青铜时代高超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想像力。学者们认定,殷墟出土的玉器,其原料大都为新疆的和田玉、辽宁岫(xiù)玉。

殷墟考古发掘90多年来,发现墓葬计8000余座,包括王陵和大量族墓,其种类有带墓道大墓、长方竖穴墓、无墓圹(kuàng)墓及祭祀坑等,这在世界其他文化遗址中是少见的。这些墓葬等级森严,随葬礼器的大小、形制、组合、数量更是代表墓主人的不同等级和身份。殷墟的王陵大墓,规模宏大,杀殉众多,礼器精美。妇好墓的随葬品达1928件,而平民、奴隶则随葬品很少甚至没有。

05 殷墟遗址有哪些文化价值?

① 通过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使传统文献记载,包括《史记》记载在内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

② 以宫殿宗庙建筑和王陵大墓为代表的商代建筑,树立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和皇家墓葬的典范;

③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甲骨上,发现了目前中国文字体系最早的证据;

④ 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物和以人祭、人殉、车马殉葬、兽祭等为代表的殷墟丧葬习俗,为商代晚期文化传统提供了独特的证据;

⑤ 1928年开始的殷墟考古发掘,成为培养中国考古人才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李济、董作宾、石璋如、高去寻、梁思永、郭宝钧、尹达、夏鼐、胡厚宣等中国考古界的第一代精英。

殷墟的发掘,几乎完全改变了传统史观中夏商周三代历史的面貌,真实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为商周考古确立了可靠的年代学基础,对于上溯早商文化和夏文化起到了基点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读史可以明鉴,知史可以启智。

欢迎关注左右说历史,欢迎阅读、观看、评论、点赞、收藏、转发,您的关注,是左右创作的不竭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