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奋斗的曾毅
图/来源于网搜
本文为原创首发,欢迎转发分享
引言
终于进入化学物质的学习阶段,让我们用化学的方式来认识一下我们身边的物质。对于司空见惯的物质,化学课居然能让我们知道它们的最基本的组成成分,化学性质,能解释很多自然现象。这是很神奇的课程。学习好这门科,我还有两件法宝:1、联系实际生活,2扩展学习。废话少说,让我们赶紧进入化学殿堂。
一、课前预习
空气,是我们生存的必需品。为了认识空气,我们预习时应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证明空气的存在?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各成分占比是多少?准备好的笔记本,记下来你的疑惑。
重点理解:空气看不见,理解老师怎么用实验证明空气存在、成分及成分占比。
联系生活:我们能不能用最简单的案列证明,比如挥挥手感觉有风,证明空间确实有气体存在;拔火罐,为什么火罐会吸在人体上,若是玻璃火罐,可看到有一部分肉吸进去,但是还有空间。这说明有一部分气体燃烧了,一部分气体没有燃烧。
扩展学习:人类生存为什么要呼吸空气?为什么飞机能飞在天空?宇宙中有没有真空存在?现在我国环保治理力度很大,空气污染又是怎么回事。
二、课堂认真听讲
证明空气的实验比较简单,也易理解,不再赘述。
这节课重点和难点是怎么证明空气各组成成分及比例,一般优秀的教师会抛出一个问题,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好,重点来了,圈起来,要考。
设计实验这是化学这门课要培养学生非常重要的能力,中考也非常喜欢考这类型题。因为它能综合考察化学知识、物理知识,实验知识,逻辑思维等。在课堂上要积极参加讨论,错了不怕,这才刚刚开始。然后看看老师怎么设计的,实验每一步的用意如何,实验中用到了哪些知识。
如果不懂,记下来,课后问老师,如果问了老师后还是不理解,不要紧,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慢慢理解。
联系实际生活:在家里如何证明空气中有氧气的存在,氧气占的体积比是多少?好好想想怎么设计这个实验。写出实验步骤和设计每一步的原因。
三、课后讨论
理不辨不明,与学生讨论是一个理解性学习的重要环节,针对不理解的,扩展学习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内容都可以拿来讨论。每个人可能理解的角度不同,博采众长,你才能成"集大成者"。
还可以把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回家讲给父母听,来锻炼这样的思维:如果你是老师你怎么讲这节课。
四、课后练习
找历年中考有关空气的真题来做,不要觉得难度大,能力还不够。如果你能弄懂一道题,那你就已经先人一步了,这可是事半功倍的最好方法,很有挑战性,就看你有没有胆量挑战。
五、睡前放电影
睡前回忆记忆法,我是这样操作的,由于年轻,记忆力超强。所以白天上课,从8:00开始,到下午放学。像放电影一样回忆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不仅是化学知识,还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只要是今天学的,按时间顺序回忆一遍。
不要小看这个环节,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这个环节坚持久了,你会发现各门学科之间融会贯通、建立体系,大脑会自动完成。很神奇呦。
网站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拥有所有权,请认真核实,谨慎使用,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