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是什么意思(笃行是什么含义)

圈圈笔记 51

原文: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近与远相对,指的都是距离。而在《素书》中的近并非是单指距离的远近,其中还具有情感的含义,是亲近、接近的意思 。

恕:宽恕、原谅。例句有: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

(疾:快;窃:私下)(《战国策·赵策四》)行:行为。

笃是意志坚定,努力去实践和实行,例句有:笃志而体,(志:意志;体:做)(《荀子·修身》)那么什么又是接人呢?接的解释是托住和承受,接人在这里指的是挽救。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上位者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满腔热情、真心实意、宽容大度地对待那些一时迷失方向,犯有一定过错的失足者,做好帮教工作,使他们能改过自新,重新回到正确道路上来。

这句话的重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大肚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论是为君,还是为臣,都要做到心怀博大,学会宽容,特别是对与自己有过节、有成见的人决不能小肚鸡肠、斤斤计较,更不能记仇挂恨,挟私报复;同时对下属或同事偶尔犯下的小错误、小毛病,也不能抓住不放,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一棍子打死。

《三国演义》中有个认貂蝉为义女,巧施美人计,借吕布之手除掉董卓的王允,就是一个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政治洁癖,当他主政后,由于不懂得宽容,不懂得团结,做了两件事,结果不仅葬送了董卓被除后的大好政治局面,而且也招来了杀身之祸。

一件是董卓死后,西北军将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惊慌失措,逃往陕西,后派人到长安上表请罪,要求赦免。王允却认为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李傕等人不得赦免,没有了退路,反叛求生则成为必然选择,他们煽动西北军士,聚众十万杀奔长安,城内董卓余党与城外叛军相呼应,最终长安失守。

另一件是董卓死后暴尸街头,当时有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因受董卓知遇之恩,伏尸痛哭。王允大怒,认为董卓伏诛,实属国家幸事,蔡邕不但不为国庆贺,反而为贼而哭,实属大逆不道,下令处死蔡邕。虽然蔡邕辩解说自己也知道董卓该死,但他只不过感他一时知遇之恩,不觉为之一哭,何至于罪当该杀?而且太傅马日磾也明确表示反对,他对王允说:若遽杀之,恐失民望。但王允一意孤行,执意要杀,马日磾气愤地说:你这样做怎么能长久?

王允由于气量狭小,不知道团结大多数,容不得犯有过错的人,所以他只能使自己处于孤立的境地,最后当李傕等西北军攻破长安,他走投无路时,落得个坠楼而亡的下场。

第二,态度要诚。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态度要诚恳,而宽恕别人的错误也不要夹杂个人私念。譬如有些人原谅、宽恕别人是为了给自己留后路,今天我放你一马,你要知恩图报,日后你也不要跟我过不去;虽然我今天宽恕了你,但你的小辫子始终攥在我手里,使被宽恕者有种这件事永远也不会完的感觉。

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庄子·杂篇·庚桑楚》)。意思是,不能容人的人会导致众叛亲离,众叛亲离的人就是自绝于人。

199 年,曹操与袁绍对垒官渡。当时袁绍拥兵百万,实力最为强大,而曹操兵力只及袁绍十分之一,劣势十分明显,曹操身边的许多人都认为这一次曹操必败无疑。所以暗中纷纷给袁绍写信,表明在曹操兵败后归顺袁绍。

结果,曹操采纳谋士许攸的计谋,袭击了袁绍的粮仓,一举扭转了战局,打败了袁绍。在清理缴获的袁绍文书材料时,曹操发现了自己部下的那些信件。

这时有人向曹操提议将写信人全部杀死,曹操却说:战事开始时,袁绍兵精粮足,我自己都担心不能自保,我怎么能要求其他人都与我同归于尽呢?

说完命人将那些信件全部焚烧。

如此一来,那些怀着二心的人原以为必死无疑,现在却全部被曹操的大度和宽容所折服,解除了他们的思想顾虑。曹操这看似简单的一手却十分高明,他用自己的宽恕将已经开始离心的势力又收拢回来。

第三,治病救人。对于一般的、偶尔的,犯有缺点错误的人,甚至只要不是屡教不改,即使情节和后果比较严重,有一定违法行为的人,特别是年轻人,都要本着治病救人的精神,以教育为主,耐心地、细致地做好帮教工作。(这里所说的一般是指有一定客观原因,主观故意并不明显,后果也不严重,原谅和宽恕之后会产生良好效果的错误行为。)对应该宽恕的不宽恕,应该原谅的不原谅,上纲上线,揪住不放,势必造成当事人产生抵触情结和逆反心理。

有个故事,山中的小庙里住着一位禅师。一天晚上,他正在打坐的时候,一个小偷来到了庙里,小偷看到禅师微闭双眼,聚精会神,一动不动地坐禅,心中暗喜。然后轻手轻脚来到菩萨前面,从供桌上拿走了钱,正要转身溜走,猛然听到一声喊叫:站住!小偷猛然一惊,只听禅师说:你刚才拿了佛祖的钱,不说声谢谢,就要走了吗?小偷连忙向佛祖道谢。不久,这个小偷在别处偷东西被抓后送到官府,他主动交代自己先前还偷过庙里的钱。

官府派人带他到庙里去对质,禅师说:他是来拿过一点钱,不过不是偷,因为他跟佛祖说谢谢了。小偷被禅师的宽容所感动,于是跟他出家,最终成了一名很好的修行者。

禅师认为,为人处世要常怀宽容之心,不要生硬地去惩罚犯错误的人。

因为宽恕虽然无法改变他的过去,但能够重新书写他的未来。

在历史上,大度能容,常怀宽容之心的国君大臣有许多,例如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名相娄师德就以宽厚仁直、清正持重、恭勤不怠而名闻天下。娄师德生活简朴,为人亲和,凤阁侍郎李昭德当面说他是乡巴佬,娄师德毫不生气,笑眯眯地对他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就连狄仁杰也有点瞧不起娄师德,曾在武则天面前排斥他,武则天则对狄仁杰说:我会认识你,还是娄师德推荐的。狄仁杰万分羞愧,从此对娄师德十分敬重。司马光对娄师德有八个字的评价:宽厚清慎,犯而不挍。(《资治通鉴·唐纪》)清慎的意思是持重。犯而不挍的挍是乱和气愤的意思。

犯而不挍就是触犯自己很气愤的时候也不计较。

如果说娄师德是一位宽容大度的大臣,那么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就是一位以国为重,尽弃前嫌的国君。这位国君表面上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糊里糊涂,而实际上他是大智若愚,城府很深,国家大事孰轻孰重,他肚子里跟明镜似的。他为了富国强兵,称霸诸侯,听从师傅鲍叔牙的建议,宽恕了管仲曾射他一箭的仇恨,并封他为大夫,让他与鲍叔等人一起整顿齐国的政治,发展商业流通,促进鱼盐生产,赈济贫穷百姓,改造军队,任用贤人能人。

经过七年时间,齐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齐桓公在甄地与诸侯会盟,成为五霸之首。

作为一国之君,杀一个人很容易,一声令下,咔嚓一刀,就呜呼哀哉了。

结果你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得到,只不过泄了私愤,心情舒服一点罢了。

而如果你能够不计前嫌,宽恕一个人,并能为我所用,那你的收获就可能是车载斗量,无法计算。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什么是所以接人?庙里老和尚的宽恕,挽救了一个小偷,寺院里增添了一位积德行善的出家人;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最终能为其所用,成就他一世霸主的地位,这就是所以接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