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医疗养老高级项目官员 蓝嘉明
在步入社工行业的时候,我遇上了广州社工发展的浪潮,我们的社工机构邀请香港的资深菇凉和阿sir(注:粤语用语,分别指女社工和男社工),定期到广州的社区指导工作、接受社工咨询,我们称呼他们为社工督导。
对于当初我一个社工小白来说,社工督导就像是武林高手过来传授武功一样。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督导一直都伴随着我,直到我离开社工服务这个圈子,就再没有督导的角色出现了。
而近几年,我跳进了农村社会工作的圈子,虽然不是社工服务的直接执行者,但也算得上是服务的观察者,承担着团队的教育、指导职责。
在与团队社工沟通时,社工们都表示,很怀念之前的社工督导,希望能重新得到督导在情感、技术上的支持。
因此,我就在想:为什么社工需要督导呢?离开督导,社工就不能自我成长吗?
我深刻地记得我的导师向我提出过这个问题。社工作为一种职业,为什么需要督导?其他职业都鲜有督导,为什么社工就这么强调督导呢?
回顾历史,社会工作本来在十余年前从海外舶来,对于这片土地算是一个新生事物。而村民对于社工这个概念,就等同于志愿者或者村委工作人员之类的认知。那社工究竟有什么特别待遇,可以享受与其他职业都没有的督导服务呢?
2017年起,广东省民政厅实施广东社工双百计划。随后,湖南省在2018年启动乡镇(街道)社工站工作,社工服务落地村(居),走进千家万户。
随着农村社工队伍的日益壮大,很多问题也渐渐浮现。例如,大多数非社会工作专业背景、无相关工作经历、专业服务水平较低。
因此,团队督导主要以教育性的需求为主,涉及社区、小组、个案的技巧与方法等专业知识,例如社区服务用到的理论是什么,有什么实用的小组服务技巧等等。
同时,社工反映文书写作也是重点,如何写出社工服务的专业性、写出社工味道,也存在需求。
社工及护理员进行服务理论督导
因此,在整个社工服务的大背景下,为什么社工需要督导,我想有以下3点:
1、缺乏工作自信,瞻前顾后,怕出错。希望督导提供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提前规避风险,少走弯路。
2、缺乏工作经验,不知道如何下手,特别是对于半路出家的社工来说,更加是找不准方向。希望督导能够指出工作要点,指明方向,提升工作效率。
3、人有我也要有,虽然不知道督导能真正给予多少支持或者能够支持什么内容,但是有了安全感,自我感觉也良好。
护理员接受现场实操培训
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的团队确实面临着从事专业服务时间短、专业资质不足、专业能力偏弱、自信心不足等挑战,这也是需要社工督导支持的原因。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督导能通过经验的输出弥补团队专业性的不足,让团队在一定时间内从文书质量、从服务执行、从效果呈现上有所提升。
同时,为减少社工对督导的依赖,社工缺失了自我思考成长的机会,将一切问题都抛给了督导,自己成为一个执行机器人,我认为,督导服务在进入服务场域前,要确认定位及介入的目标、方向和深度。
针对现在的服务团队,督导介入实际的农村一线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做持续的经验输出与理论支持,帮助一线社工建立专业性的同时写好文案、呈现效果、掌握专业照料技能,让大家不断地通过文书撰写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通过练习和实践将服务经验提炼出来。
对于现阶段的社工团队,督导要起到引领、教育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让本土社工逐步实现专业化、职业化。
网站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拥有所有权,请认真核实,谨慎使用,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