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摘抄和评论进行明确区别,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虽然妈妈进屋来对我说,饭已经做好了和妈妈进屋来对我说:‘饭已经做好了’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相同,但我们在书评里也需要把间接和直接引语区分开。
市面上的杂志和报纸刊登的文章都有其明确的规则,这是在任何学校里都学不到的。过去学校只要求在毕业后能写书信或商务文书,很少有人一毕业就能马上写出文章。现代社会对写文章的要求很高。为了让更多的人愿意读自己的文章,作者更需要积累一些写作技巧。但是,即使做好读书笔记,要写出一篇受欢迎的文章也是很困难的,光是磨炼修辞就需要付出很多精力。不管怎样,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原原本本地写在博客里,是最轻松的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写读书笔记可以锻炼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会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写读书笔记是件一举多得的事。
读书笔记是一剂解忧药
我目前在网上做了一系列书评连载,名叫只用三本书提高工作能力!商务书籍大比拼。连载的主题是读三本相同主题的书,以此解决商务人士的烦恼,如沟通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
举个案列,决定把工作与结婚作为研究主题以后,我会在一个月之内读完下列三本书,然后向读者提出我的主观建议。
A:倡导保持工作与生活之平衡的书,作者是一位女性管理者(已婚)
B:讲解如何与异性交流的书,作者是一位大学教授
C:提倡让婚姻为工作提供助力的书,作者是一对会计师夫妇
从A、B、C三本书中找出有用的部分以后,用C书来解决A书与B书相对立的部分产生的问题,再以A书的眼光来观察B书和C书中的事例,每次的情况都不一样,但也都大同小异。总而言之,就是让A、B、C三本书互相争论,最后由我自己来做评判。
之所以忽然说起我的连载,是因为这种方法也适合用来解决个人问题。
如果你在烦恼要不要跳槽,那么不一定只有找朋友讨论这一个选择。想参考别人的做法、从书中获得建议,可以先定好跳槽职业规划职场选择工作方法这几个主题,选择三本中意的书来阅读。熟读之后边做读书笔记边思考,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方法和找熟人商量相比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人做出明智的选择。
我在写连载时,会把自己当作因为某个主题而烦恼的人,每读完一本书、了解过一个观点后都会先做好读书笔记,再在此基础上思考我该如何展开文章、发表怎样的观点。以刚才的工作与结婚主题为例,我做了这样的读书笔记:
·A书要点+评论
·B书要点+评论
·C书要点+评论
·论点: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分别是什么?(要点+评论)
·论点:该选择怎样的结婚对象?(要点+评论)
·论点:没异性缘的人要做些什么让自己受欢迎?(要点+评论)
前三点的总结方法可参考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做法,但在这种情况下,没必要花费太多时间去做摘抄所以可以不采取O摘抄☆评论的格式,而是采用O要点☆评论的方式。
之后三点则是把A、B、C三书中针对某个疑问的信息记录下来,再附上我自己的评论。打个比方,这就好像请三位专家围绕某个问题给自己提意见,并让他们进行对比和讨论一样。经过整理总结以后,渐渐就会得出一个假设——其实就是这样的吧?但这始终是个假设,还需要重读一遍做过记号的内容和写好的读书笔记(在摘抄过相关内容后,剪下一部分贴在笔记本里),来验证刚才的假设。
但是这样似乎不太可行?
如果A书写了相反的论点,该怎么反驳呢?
该怎样付诸行动呢?
一边反复与自己讨论,深刻思考,一边反复修正之前的假说,最后得出能让自己信服的结论。这一节名为读书笔记是一剂解忧药,乍看像是一句不切实际的空谈,然而这件事并不难做到。只需要一周时间,就可以轻松体会到读书笔记带来的惊喜,这总比连续几个星期都无计可施要好得多。
这种读书体验还有更大的价值:通过某次读书获得的见识,不仅可以用来解决自己的烦恼,还可以在讨论中帮助他人。
网站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拥有所有权,请认真核实,谨慎使用,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