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跨界,机遇与风险并存。中国知名的羽绒服大王波司登上月才宣布将进一步聚焦服装主业,但一转身就入股注册资本5000万的废品回收公司,跨界难道是服装巨头们止不住的诱惑?
波司登入股5000万资本的废品回收公司
波司登的缔造者高德康
据界面新闻报道,号称专注羽绒服42年、畅销全球72国的波司登,近期又有了新的跨界举动。
5月22日,永辉资源(江苏永辉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有新的股东变更,新增股东为波司登投资(上海波司登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波司登股份(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具体出资金额不详。
据工商资料,永辉资源成立时间为2018年1月份,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其经营范围包括一般废弃物回收、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置;是一家存续时间仅一年多的收破烂初创公司。
另外,今年4月4日,波司登新增对外投资,创办了一家名为波司登智能(江苏波司登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由掌门人高德康亲自担任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波司登智能登记的经营范围为:从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能机器、智能物料搬运设备的制造、研发、销售;智能设备安装、调试;货品的包装、分拣、搬运装卸;物流信息的咨询服务。
媒体记者发现,入股的标的公司永辉资源的另一个股东,为高邮永泰(高邮永泰企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与波司登关系密切。据《界面》报道,股权结构显示,高邮永泰由自然人何飞和方艺霖出资设立,持股比例分别为51%、49%。该公司对外投资了6家企业,除永辉资源外,还包括高邮康博光电、高邮康博环境资源等公司。其中,波司登股份参与了高邮康博环境资源的出资,而高邮康博光电的大股东江苏康博光伏电力,则是波司登集团全资设立的旗下公司。
高德康在旧衣零抛弃活动仪式上讲话
在2018年,波司登喊出了回归服装主业的口号。去年7月,波司登宣布入选了饱受争议的央视国家品牌计划,并公布未来3年的发展战略,称将对渠道进行系统升级,所有门店将按新的布局进行调整,力拓主流渠道,升级终端体验。当时,波司登还对外宣称,将北京、上海、伦敦的旗舰店按全新的设计理念进行改造翻新,把渠道升级作为波司登重操旧业重头戏。
也就在上月,也就是今年4月,波司登又对外宣称,拟对发展战略作出重大调整,未来将进一步聚焦服装主业的发展,不再开展非主业领域的财务性股权投资。
口号很多,但挪出的对外投资步伐似乎南辕北辙,波司登多元化跨界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
从2009年起,波司登进行了多元化尝试,先后以收购、合资等方式,跨入男装、女装、童装、商务男装等众多业务领域,甚至还有家居项目,但结果并不理想。
波司登集团执行总裁梅冬
2017年,痛定思痛的波司登宣布,砍掉男装、居家、童装等非羽绒业务,将资源重新回归其羽绒服主业。
当时,波司登集团的执行总裁梅冬如此表示:波司登要围绕新的品牌战略目标,波司登将对品牌进行系统升级,发力创新,赢得核心主流用户的人心。另外,波司登还制定了一套战略目标,即波司登将用1至3年做强中国市场,用4至6年布局全球市场,在未来7至10年内引领全球市场。
梅冬,生于1967年,读高中后,1985年进厂当一名普通缝纫女工,曾是常熟市唯一入选的全国劳模。她与丈夫高德康一样,都是羽绒服大王波司登的缔造者、创始人,让波司登从一个村办小厂,成长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羽绒服装生产基地、中国知名的羽绒服大王。
2014年,梅冬首次进入胡润女富豪榜,成为江苏白手起家女首富。而今年三月胡润发布的2019年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中,梅冬排名第28,身家财富为150亿元。
波司登二代对看家的羽绒服会有耐心吗?
波司登创始人、董事长高德康
波司登,今年进入第43个年头。
一路上风里来雨里去,一切先从波司登创始人、董事长高德康的小裁缝发家史谈起。
高德康,除了波司登集团董事长的身份外,还是江苏常熟市康博村的党委书记。康博村是他的家乡,他已担任了20多年的村书记。老板+村老大,是许多江苏家族企业的独特现象,与其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苏南模式本体有一定关系。苏南模式是已故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率先提出的,即一些苏南民营企业依靠发展乡镇企业,借助政府强大的资源组织能力,使得企业迅速崛起。
高德康,1952年出生,农民出身,早年是一位小裁缝。1976年,高德康带领着11位农民,用仅有的8台缝纫机,成立了一个帮人做衣服的小作坊,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旅。其实,最初模式就是来料加工,村民自带布料来,我帮你缝纫衣服。
1983年,小作坊带上了乡镇企业红帽子,全称叫白茆镇山泾服装厂,高德康是厂长。厂里规模逐步扩大后,来料加工式的经营已很难喂饱工厂。
高德康是已个头脑非常活络的商人,开始带领服装厂转向贴牌制衣。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上海飞达厂需要代加工一批羽绒服,由于当年社会上正流行皮夹克,飞达厂虽是国内第一家做羽绒服的工厂,但因颜色单调、样式臃肿、布料粗糙,不被市场和消费者看好;另外,由于加工羽绒程序复杂,很多大厂不愿意承揽这单生意。
高德康在一番市场调研后,认为羽绒服这种产品尽管季节性强,但需求量特别大,稍加改进,一定会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1984年,他将厂名改为白茆羽绒服装厂, 一边贴牌加工服装,一边潜心研究羽绒服市场的未来走势。
1992年,高德康注册了波司登商标,迈出了自主打造品牌羽绒服的第一步。同一年,高德康成立了江苏康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波司登国际服饰(中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梅冬
1982年,未满16岁的少女梅冬,中学毕业后就进了山泾村服装厂,踩起了缝纫机。事实上,梅冬与这家村办工厂很有缘分,在她十二、三岁时,她经常跟着爸爸妈妈到厂里帮着烧水送水。
进厂后,梅冬凭着盘花纽扣手艺,征服了厂里老师傅,被分进了为圣诞老人品牌服装配套加工的车间。不到一年的时间,她掌握了开口袋、装门襟、装袖子、装领子、开纽扣等整件衣服的所有环节,被工友们称为小技术员。据说,当时她制作一个口袋,仅用2分钟。18岁时,梅冬被任命为车间的小组长,在她带领下,这个厂里最后一名的小组,一跃变成了第一。
从2004年开始,一直负责生产管理的梅冬,被安排分管企业的营销。从来没干过销售的她,一夜未眠,当时,她自己定的目标是比老总高德康定的多出3个亿。她说:别人做多少,我们也做多少的话,体现不出我们这个团队的价值。
不足一年,梅冬主管的营销总部,让波司登年销售额由前一年的38亿多元,一下飚升到65亿元,几乎翻番。2006年2月,高德康在波司登全体管理人员会议上说,这一年来,首先,我要感谢执行总裁梅冬女士;而当年的《中国纺织》是如此评价:这样巨大的业绩确实让人瞠目结舌,假如能发掘出她操盘的秘密,也许可以写成经典的商业教科书。
波司登董事长高德康
事实上,波司登当年制作的羽绒服刚入市时,就遭遇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市场寒冬。1992年冬天快过去了,可13万件羽绒服仍积压在仓库里,银行又上门催还贷款,心急如焚的高德康,整日落枕难眠。
无意之中,高德康发现,很多百货公司在搞反季节销售,于是,他跑到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等各地商场,开始了长达二个多月的挥泪大甩卖。
反季节降价促销,最终还是前所未有的惨败,虽回笼了部分资金,却留下了一千多万元赤字。痛定思痛,波司登掌门人高德康找准了病因,原来的产品不仅臃肿肥大,笨拙不便,有时羽毛还会从衣服里钻出来,很不雅观!于是,高德康大胆尝试,让波司登 羽绒服变得更轻、更薄、更暖和,还引入了时装设计,从色彩、面料到线条上都注入时装元素,这次大变革,被誉为中国羽绒行业第一次革命。
2007年10月,波司登集团旗下的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著名投行百富勤运作之下,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当时,波司登核心品牌产品,已多年占据了国内羽绒服市场之半壁江山。
波司登几乎是高德康一手带大的,创始人高德康担任董事长差不多30年了。波司登之所以能取得羽绒服第一市场地位,也与其家族管理显著特性有一定关系,决策快、干扰少、对市场及环境变化反应迅速,是其客观上的一大优势。
波司登的董事会及决策管理层,其中,有十几位是家族成员或亲戚关系,一家人拧成一股绳,同甘共苦、同心协力,成就波司登的辉煌。比如,梅冬是高德康的现任妻子,高妙琴是高德康的表妹,高晓红是高德康的女儿,另外,还有可能成为波司登二代接班人的大儿子高晓东等。
执行董事、副总裁高晓东(左4)陪同嘉宾参观波司登历史博物馆
波司登1976年从8台缝纫机开始创业,至今42个年头,波司登国际控股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也给公司理清了三年三百亿、十年千亿的战略目标,并称为波司登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也在这一关键节点,高德康大儿子高晓东的波司登二代上位,引发外界的极大关注。2017年3月,时年41岁的高晓东,被任命为波司登集团执行董事。外界观察多认为,此举,或是高晓东接掌家族企业的前奏,二代上位之后,波司登将往何处去呢?
高晓东,生于1974年,是高德康与前妻生的大儿子。2002年,他从美国世纪大学管理专业毕业后,之后进入波司登集团工作。高德康创业后与原配离婚,大儿子高晓东是高德康与前妻之子。
少东家高晓东,从父亲那儿得到了一个绝佳的练兵场。他进入集团后,并没有介入公司羽绒服的主营业务,而是另辟蹊径,自创自有品牌波司登男装,出任集团附属公司江苏波司登服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资料显示,高晓东还是父亲高德康设立的The GDK Trust家族信托受益人之一,该信托持有波司登集团已发行股份29.94%。
高晓东接受《商界时尚》专访
波司登的广告语上,常以世界品牌四个字自许,或与波司登二代高晓东的经营思路有关。
一开始,高晓东就把波司登男装定位成国际化品牌,并将起步放在了英国,定位为国际化运营。2012年盛夏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前一天,在伦敦最标志也是最昂贵的商业地段南莫尔顿街,波司登斥资5500万美元的首家海外旗舰店开业。
日后,高晓东又在纽约开设时尚体验店,并现身纽约时装周等一系列高大上的品牌运作,希望透过海外砸大钱,迅速扭转消费者对波司登的品牌认知。但与海澜之家、柒牌等男装品牌相比,波司登反而冷落国内市场的宣传力度。
高调挺进欧美等海外市场,多是赔钱赚吆喝,后来,波司登关闭了伦敦旗舰店及其在英国的商业网站,宣布退出英国市场,国际化战略以失败告终;再后来,掌门人父亲高德康又砍掉了男装,声称回归羽绒服主业。
一边折戟海外市场,这边也是内忧不断,2013财年后,波司登业绩一路下滑,也未逃脱传统鞋服行业普遍面临的关店潮。仅2015年,波司登就关闭了5053家零售网点,2016年再关了1328家。另外,自2012年以来,波司登先后关停或者出售了童装业务、洛卡薇尔、瑞琦女装业务,还出售旗下休闲男装品牌摩高。
2009年,高德康曾提出四季化、国际化、多品牌化转型战略,可从历年财报数据上看,四季化、多品牌化的非羽绒服业务在营收规模的占比并不显著,也就是说三化战略没有多少斩获,效果不明显。
出海不利,从品牌到店铺,波司登在瘦身路上一路狂奔,表面上是快速扩张导致的消化不良,但多元化品牌的转型不成功,却并非接连失利之症结所在。
高德康女儿高晓红
接下来说另一位波司登二代,她就是羽绒大王波司登董事长高德康的女儿,也就是高晓东的妹妹高晓红。
高晓红是长江商学院接力一期校友,她曾说,父亲高德康对自己的影响深远:女性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成为一个不依附于任何人的独立个体。这是父亲希望我成就的,也是我自己的目标。
作为高德康的掌上明珠,高晓红想给外人一个不拼爹的形象,她与李静、刘江等人合作,创立了儿童服装轻奢品牌Harny&son哈尼尚。
儿子高晓东,主攻男装,开展国际化运营;女儿高晓红,自主创业,投资童装品牌。从传承角度来看,波司登二代更愿意去当创二代,皆未远离家族所从事的服装业本行,都把家业传承的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
愿意接力父辈事业的使命意识,且很强烈的,这是企业长青的要素之一。
波司登门店
家业传承,犹如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既然波司登二代的接班意愿这么强,为何在转型战略上却交了一笔价格不菲的学费?
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波司登二代对自己看家的羽绒服,似乎失去了耐心,从具体表现上,波司登左一个男装,右一个童装,其实无异于陷入了一种战略迷茫、品牌定位混乱,这才是波司登陷入多元化跨界困局深层次症结之所在。
企业要发展、进步,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肯定是不可取的,因此要以变革求创新、用创新赢发展。虽说转型及创新的方式、路径,也非华山一条路,但有一个核心原则,要围绕主业而为,心无旁骛,才能达到旧貌变新颜的美好愿望!
波司登的四季化、国际化、多品牌化战略,从根本上并非紧密地绕着看家的羽绒服而展开的,即便拉开男装、女装、童装、四季化、国际化这么大架势,本质上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思维作怪。通常而言,企业攻击方向多了,力量就会分散,朝思暮想式运作下,有方向其实也等于没有了方向,很容易形成战略迷茫,导致企业品牌定位上的混乱,这是创业之大忌。
本文内容为一波说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
网站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拥有所有权,请认真核实,谨慎使用,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