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酥脆的的麻糖
公历2018年,西方的洋节在中国的广囊大地,无声消失。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回归故里,而且,正在开始悄然兴起。
今天,是2019年的小年。过小年吃麻糖,应该是大多数年轻人,仅存的一点点、少年的印象和记忆。其实,小年是自古至今,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风俗,而祭灶是小年的最主要的象征之一。
传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平民百姓张生,灰头土脸、破衣缕烂,正在顶风冒雪、沿街乞讨。饥饿,加上寒冷,不知不觉中,张生走进了前妻郭丁香的家里。
猛然间,厨房门口,看到了多年未见,贤淑而美丽的妻子。自己过去浪荡街坊、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抛家离子的往事,历历在目。几年来,离婚后自己孤寂一人、不顾家庭老小、自己乞讨为生。
张生一时顿感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慌乱中一头钻进了正在熊熊燃烧的灶台里,无论妻子如何拉拖、呼喊,张生再也没有出来。最后,活活烧死在了灶台里。
后来,此事被玉帝所知。认为张生虽然不好好过日子、肆意挥霍、懒惰无良,但是最终还是有悔过之意。既然以死悔过,已经烧死在灶台里,便封其为灶王。令其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上天向玉帝汇报人间民情、善恶之事。
灶神爷图谱
玉帝的宽厚仁慈,和对民间善恶的关注,自然引起了芸芸众生的高度重视。百姓认为,既然张生被玉帝封为灶王,且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上天汇报人间善恶和民情,一定要对张生十分敬重。自然而然,祭灶在民间应运而生。
虽然只是传说,但是流传至今,祭灶已经成为几百年来,民间弃恶扬善、家和万事兴的小年风俗。
至今,我们还会看到,每逢腊月二十三晚上,长辈总是早早地准备好丰盛的饭菜,然后恭敬、独立于正堂的台前。摆上贡品、点上三支香,低头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
这就是老辈儿传承的小年祭灶风俗。祭灶结束,灶爷随着香火的缭绕,飘然升天而去。之后,全家人才开始团座一起,欢度小年的开始。
小年晚上香喷喷的火烧
小年祭灶,并非封建迷信。它是一个家庭对一年来,经过辛勤努力,家庭生活幸福、老有所养、小有所爱、全家幸福、生活改善的回顾和写照。同时也是对来年家庭幸福、生活富裕的愿望和期盼。
尽管,遗留着女人不能靠近、家人不能声喧、仪式结束吃饭等等规矩。但是,在新的时代,女人不能靠近早已成为过去。女人,早已成了创造美好生活的半边天。小年,女人们已经成为,家庭美满生活的代言人。
目前,在农村还传承着,小年放鞭炮、全家吃麻糖、全村炕火烧(河南的一种小年必备晚餐。形似烧饼,但是比烧饼小、扁而厚,需要先炕后蒸,有咸有甜,香嫩可口,象征生活圆满、香甜)等欢度小年的传统。
小年之夜,全家团圆、其乐融融;全村共度,快乐无限...
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网站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拥有所有权,请认真核实,谨慎使用,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