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个豆角种植户告诉我,自家种植的豆角长势还不错,就是不开花,不座果。因为当时没有去他的田里看,因此就简单的判定为可能是旺长引起的,建议农户用一些硼肥等促进开花座果的药剂,让他回去喷几遍。不过前几天,这个农户又告诉我还是不开花座果,于是就到他的豆角田去查看情况!
田间观察发现豆角的长势不错,没有很明显的旺长;花开的确实不多,而且田间的蓟马也非常少;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不开花座果呢?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豆角开花茎杆上!
在这个茎杆上,发现其实并不是没有花,而是刚有花骨朵就掉了,上面的痕迹可以看出,茎杆上应该有很多花序!
另外也观察了植株上结的豆角,发现结的豆角也有大问题。上面有很多红色(黑色)的凸起,豆角畸形!
看到这种症状以后,基本上已经判断出是怎么回事了。往年发生这种现象,基本上都是绿盲蝽引起的。
绿盲蝽其实在豆角田发生并不是很普遍,也不会大发生!种植户在日常管理时,喷施一些常规杀虫剂就能够灭杀。不过这一家农户,因为忙,管理不到位,另外他自己在农化市场批的不正规的药,防治效果差,导致绿盲蝽在田间发生严重!那么种植豆角时如何管理才能避免绿盲蝽的爆发呢?下面来了解一下绿盲蝽的发生防治规律!
如何辨别豆角绿盲蝽危害症状
种植户首先要学会识别绿盲蝽在豆角田的危害症状!这种害虫主要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危害豆角,在田间产生危害时,主要有三种症状:
绿盲蝽对豆角的嫩芽嫩叶会造成危害,使得嫩叶卷曲,嫩芽不长!特别是危害生长点以后,会导致植株侧芽丛生!绿盲蝽对花絮危害不小。在开有花序的茎杆上危害,导致花骨朵刚出现就会掉落,危害严重的田块,基本上看不到豆角花!绿盲蝽对豆角果实也会造成危害,刺吸果实汁液,造成豆角短小畸形;另外还会在豆角果实上形成许多黑红色的凸起,严重影响豆角的品质!
防治绿盲蝽,该如何进行田间管理?
豆角绿盲蝽危害真不小,那么种植户在种植管理时,如何才能够避免绿盲蝽的大发生?我提出几点管理建议:
1)防治绿盲蝽应当在豆角苗期就开始进行,这个时期虫量比较小,抗药性低,非常容易消灭。通过喷洒一些杀虫剂,比如吡虫啉、噻虫胺、顺式氯氰菊酯等,使得田间害虫的幼虫、虫卵数量大大减少,后期绿盲蝽就不容易大量发生!
2)做好田间土壤管理。在早春季节,豆角种植前,可以进行土壤处理,杀灭在土壤中越冬的虫卵。土壤处理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在地表喷雾,选择50%的氯氰.毒死蜱500-1000倍喷雾,当害虫出土时能起到杀虫作用;另外一种,建议菜农撒施药剂防治,比如0.5%的噻虫胺颗粒剂每亩地撒施5公斤左右,不仅能够防治绿盲蝽,对金针虫等地下虫也有很好的效果。北方地区,冬季可以把土地进行翻耕晾晒,利用低温杀死土壤中潜藏的害虫!
3)保持田间卫生,破坏绿盲蝽的越冬场所。绿盲蝽的越冬卵,多产在田间植株残体、地头杂草堆中,在秋季种植结束以后,建议把田间的植株残体、地头的杂草进行集中清理销毁,结合翻耕土地实现全面杀卵!
4)绿盲蝽发生以后,要结合绿盲蝽的发生情况搭配用药,尽量选择对成虫和卵都有效的复配制剂喷雾。下面推荐几个防治豆角绿盲蝽的高效用药方案:
30%的高氯.噻虫嗪悬浮剂20ml/桶水。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同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的复配制剂,高效氯氰菊酯速效灭虫,噻虫嗪内吸杀虫,灭虫快持效期长。同时对田间的蓟马,小绿叶蝉等也有很好的效果!80%的烯啶虫胺.吡蚜酮水分散粒剂5g/桶水,这个配方在豆角上用来防治绿盲蝽,优势非常明显。烟碱类杀虫剂烯啶虫胺,能够防治豆角田的绿盲蝽、蓟马、粉虱、蚜虫等,吡蚜酮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均有不错的效果。两种成分作用机理不同,配合使用,对于豆角的害虫防治却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绿盲蝽防治小技巧
绿盲蝽在田间有很强的迁移特性,因此不容易彻底杀灭;另外它的体色多为绿色,和植株叶片颜色差不多,所以发生以后,种植户如果不仔细看是很难发现的!下面就讲讲在进行防治时,有哪些技巧能够增加杀虫效果!
1)绿盲蝽有昼伏夜出的特性,因此在进行喷施化学药剂时,尽量选择在早上八点以前,下午六点以后用药,效果最为理想;
2)及时的清理掉绿盲蝽危害的茎叶,因为这些部位绿芒蝽很可能在里面产卵,清理掉以后,后期田间绿盲蝽的数量自然下降!
3)在选择药剂时,不要使用单一成分,在实践中发现使用菊酯类药剂搭配烟碱类药剂,效果更好,还不容易产生抗性!
4)在喷药过程中,有两个部位不能忽略。第一个是地表部位,白天有一部分绿盲蝽,可能会潜藏在根系附近的土壤表层、落叶中;第二个部位是地头的杂草丛中,这里面可能也会有一部分绿盲蝽,这两个部位细致喷药,有利于减轻绿盲蝽的危害!
豆角不开花座果,原因有很多,面对这种情况,菜农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发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科学的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尽快地促进豆角恢复正常生长,实现大丰收!
网站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拥有所有权,请认真核实,谨慎使用,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