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的近义词(心疼近义词心痛)

圈圈笔记 59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有过痛心的经历。亲友的去世,事业不该有的损失,机遇的丧失,作品的丢失等等,都会让人心痛。

古语有云,人生有四大悲:幼年丧母,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没有此种经历的人,是体会不到生活的艰难和不幸的。

杨开慧牺牲一个月后,毛泽东才得知了这一消息,他伤心过度当场就昏了过去,随后就患上了失眠症......但这不是最痛苦的,痛苦的是他和杨开慧的孩子们还在民间流亡。毛泽东在得知杨开慧的死讯时,对朱德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我有愧啊!当年对母亲,我没有尽到孝道;现在又对开慧和岸英他们,没有尽到为夫、为父之责。

毛泽东曾对毛岸英说,当他听说杨开慧被敌人杀害时,真是心如刀绞。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国内,见到了自己的父亲毛泽东。时隔19年,父子两人终于重逢了。而见面的第1句话,毛泽东就向他问:开慧临终前可否留下只言片语?毛岸英抽泣着说:妈妈让我告诉你,她没有做任何对不起党的事情,她很想念您,但却再也没办法帮您了……我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听完这番话,毛泽东再也忍不住了,父子两人抱头痛哭。

毛泽东一生写了很多文章,新中国成立前,尤其是井冈山时期丢了不少,有的至今下落不明。

1961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会议上,专门讲了丢失文章的事,他说:别的文章丢了,我不伤心,也不记得了,这两篇文章我总是记得的。忽然找出一篇来了,我是高兴的。哪两篇文章丢了让毛泽东伤心呢?一篇是《反对本本主义》,另一篇是《调查工作》。这两篇文章都是在1930年写的。哪篇文章找到了,毛泽东高兴呢?这就是《调查工作》。

文章毕竟是自己的心血,丢了以后,就像丢了自己的孩子一样,让人伤心。文章不像物件,坏了可以修补,丢了可以重造,甚至可以买到。文章是个性化时效性很强的东西,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过了那个时期,没有那个激情,失去了针对性,可能再也写不出来了。正因为如此,《调查工作》失而复得后,毛泽东是百感交集、如获至宝。毛泽东在广州召开的中南局、西南局、华东局负责人会议上说:今年1月找出了30年前我写的一篇文章(《调查工作》),我自己看看觉得还有点道理,别人看怎么样不知道。‘文章是自己的好’,我对自己的文章有些也并不喜欢,这一篇我是喜欢的。这篇文章是经过一番大斗争以后写出来的,是在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以后1930年写的,过去到处找,找不到,现在找到了,就像找到了失去多年的孩子。

做出了对不起别人的事,造成了别人的痛苦,有良知的人也会痛心的。刘巧珍在高加林高考失利、人生处于低谷时,给予了全身心的关心和抚慰,可是,高加林到了城里后又和知识女性黄亚萍好上了,甩掉了那么忘情喜欢他的刘巧珍。他伤害了一个来自农村的不识字的姑娘的朴素的爱情,他的头在巧珍面前、在整个世界的面前低下了,他把生活中最宝贵的东西丢弃了。我既为刘巧珍感到痛心,也为高加林的错误选择,为他抛弃巧珍感到痛恨和惋惜。

可是命运像有意琢磨他似的,他被人告发后,不得不退回农村。事业没了,黄亚萍到上海去了,刘巧珍和同村爱他的马栓确立了关系。高加林这时想起刘巧珍的好,感到对不起人家,可是晚了,他可以说什么都没有了。刘巧珍对高加林的遭遇也很同情,也心痛他,可是如果他们还是一对恋人的话,她会用她的柔情把高加林的伤痛柔化了,会加倍地对他好。可是现在不行了,她不能再伤害马栓。

天灾人祸造成的痛心无法躲避,主观原因造成的痛心是可以避免的。

路遥的小说《人生》扉页上有着这么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这句话出自作家柳青的《创业史》。它的原文是: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生。

所以还要靠人来把握。

2023年4月6日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