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第九篇,我一直在努力阐明一个观点: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少林派的阴谋,幕后黑手。
少林派为什么要做这么大一个阴谋?这个阴谋为什么要针对五岳剑派,又从华山派入手?其实前面已经零零星星的把答案写出来,这一篇,主要是从宏观的武林格局方面综合阐述这个阴谋的诞生、发展及背后的利益关系。我努力写的有趣一点。
第一个问题:少林是个什么东西?
盛世和尚肥,乱世道士出。
在金庸的小说体系里面,少林寺(派)一直是作为正面形象出现的,我第一次对少林寺有比较负面的看法,就是在《笑傲江湖》这本小说中,方正在恒山上,对令狐冲说的那段话开始。(就是方正说,他知道令狐冲是一个放浪形骸的人,不喜欢受江湖约束,如果做了五岳剑派的盟主,大概率也不会约束手下。。。等等,太长我就不引用原文了)。我当时看的就特尴尬。这也太赤裸裸了。也是从这一段开始,认真思考这件事背后的因和果。
读大学的时候,我们西方经济学老师说过一句话,我到现在还受用匪浅,他说:如果一件事情你想不明白的时候,可以从经济的角度去思考,也许就能想明白了。所有的果,都是利益的因。
关于少林寺的历史,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十三棍僧救唐王,也就是李连杰电影《少林寺》里面的大概情节。这么多年下来,少林寺经历过多次火烧和重生,解放后,少林寺已经破败不堪,之后非常缓慢的在恢复;金庸小说传入内地之后,少林的影响力开始上升,《少林寺》的播出,极大的提高了少林寺的声誉,并且,武术,几乎成为少林的专属名词。少林寺能走向今天的辉煌,其实离不开一个人:释永信。虽然他现在在网上被大家骂的一塌糊涂。说这么多,我主要是想表达一个观点:不要过于神化少林寺,它也只是大的历史时代下的一个小地主而已。既然是小地主,就会有小地主的私心。请记住这个私心。
在金庸的小说体系里面,武林大概可以分为三类:门派、帮派和游侠。少林、武当属于门派,日月神教、丐帮属于帮派,像神雕大侠杨过、独孤求败这样的,属于游侠。在这三个类别里面,游侠是个人传奇,流星闪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时间长一点的是帮派,但帮派的特点是为了某个共同的理念组建起来的利益共同体,传承关系比较薄弱,随着利益的日益固化和分配不均,终究会解散或者被新的帮派取代;最长久的是门派,因为门派的主要特点就是有传承关系,有完整的体系,有稳定的价值观和道德约束力。
所以,这也决定了这三种群体不同的处世哲学。
先说游侠,其实我们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人崇拜的是游侠这个群体。比如:令狐冲、乔峰、杨过、郭靖等。有浓重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他们是单纯的个人,利益牵连比较少,所以,可以嫉恶如仇,可以行侠仗义,可以快意恩仇。。这也是我们喜欢他们的原因。我们一般也会误以为,他们就代表了武林,武林是什么呢?武林不是个体的精彩,而是一个群体的存在,是一种社会的存在形态。这种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实是帮会和门派。
再说帮派,大家一提到帮派,就会感觉是黑色会。这个不全对。但是因为帮会存在的价值主要是以利益为核心,所以,难免会与统治者相违背,大家才会觉得帮会是有颜色的。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免得被和谐。
最后是所谓的门派。因为门派是有一定的传承关系,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说白了就是小地主或者大地主),所以,它必须依附于统治者,与统治者保持统一战线。基于此,门派天然的就与帮派不在一个频道上,甚至可以说,双方从根上,就是两个阵营。只是双方会随着整个社会局势和统治者的支持力度大小,关系时好时坏而已。
少林就是门派的代表,从十三棍僧救唐王到佛教在唐朝的兴旺发达。一千多年以来,以少林寺为代表的少林体系,都是门派正统的标志。甚至,你可以理解为,少林派就是统治者在江湖的代言人。
那江湖又是什么呐?从狭义上来说,江湖就是嫉恶如仇,行侠仗义,快意恩仇。。从广义上来说,江湖就是游离于统治边缘的一种社会存在形态和群体,如果你非要是说黑色会,虽然有点狭隘,但是也可以这么理解。
啰嗦这么多,我主要想说清楚一个观点:少林寺(派)是统治者在江湖的代言人,是个大地主,是一个将门派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组织。它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可以不惜手段,用尽阴谋、阳谋以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
网站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拥有所有权,请认真核实,谨慎使用,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