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警方突然感觉有些不太对劲儿。
作为首都,北京每天都会接待大量外来者,到这儿的人无论什么奇葩理由都有,甚至不乏单纯被骗子骗来领奖的。
对此,警方早已见怪不怪,可进入4月以来,尤其是鸟巢周边开始聚集大量人群,人山人海浩浩荡荡,最多时估摸着竟有几万人。一问,这些人表示自己是来分民族资产的。
警方立马意识到这是场规模庞大的骗局,很快便将发起者缉拿归案。谁料对方竟表示:过几天国务院就会下通知,到时你们得乖乖放人。
最初,就连见多识广的专家也想象不到,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同时把数万人骗到北京。
众所周知,在我国,未经相关部门批准便大规模聚集是违法行为;况且这还是在天子脚下,一旦出了乱子可不是闹着玩的。好在此案本身并不复杂,经过简单询问,警方便得知这些围在鸟巢附近的人都来自一个名叫慈善富民总部的组织,该组织内有负责人,负责人头顶还有领导,乍看像模像样。
领导说,眼下有一批数额庞大的民族资产需要解冻,凡是参与者,到时都能分到5万元。人们表示,自己当初就是被这句承诺吸引来的。
您听着是不是有些耳熟?没错,这就好像您跑到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告诉他你是秦始皇转世,当年埋了一批财宝如今挖不出来。倘若对方能给个万把块的帮帮忙,转头就封他做大将军。
这骗术如此低级,恐怕话说不了两句就会被人骂跑,怎料这慈善富民总会的信徒甚众,事后经清点竟有多达300余万人。
做到这一步,有个名叫陈玉英的大妈居功至伟。
据说在前几年,提起陈大妈,诈骗圈的人都肃然起敬,几乎要把她当神仙膜拜;而从资料看,陈玉英的所作所为,恐怕还真得用奇迹来形容。
陈玉英是天津市大港区(今滨海新区大港街)人,早年在大港油田当工人。2012年退休后,她发挥余热,先后在几家公司当推销员。
2016年8月,陈玉英开始创建微信群,以解冻民族资产的名义拉人。谁承想,不到一年时间,她发展的下线竟已突破百万人。案发落网时,警方发现陈玉英统管着2000多个微信群,总成员多达三四百万。
这是什么概念?就算从每人手里骗1块钱,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人上当,那也能在一些偏小的城市凑够一套房的首付了。另外,一般人加十个工作群,恐怕就会被折腾得焦头烂额,陈玉英却能靠着寥寥几人的小团队,把两千个群打理得井井有条。
案情清晰证据确凿,警方初步判断,仅凭陈玉英一人绝无可能发挥如此之大的能量;她背后十有八九有个高明的犯罪团伙,顺着这个方向调查,警方却一无所获,反倒是陈玉英连连喊冤。
面对铁证,她坚称自己没有骗人,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解冻民族资产,带领大家分钱致富。审讯员试图晓之以理,让她主动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便问她有没有见过所谓的民族资产,哪知陈玉英反倒振振有词:几千亿的民族资产,那肯定是机密,怎么可能随便让外人看?
她倒也不慌,告诉警察用不了几天,国务院就会下通知放人,搞得在场众人哭笑不得。
就当双方僵持不下时,案情发生了巨大的、极具戏剧性的转折
没多久,警方就查到了陈玉英的上线。
其中一人名叫杨华兴,广西凌云县人,经营着一个家具店,手里有正当买卖却仍嫌钱不够花。2016年,杨华兴通过团伙中另外一名成员杨昌禹认识了陈玉英。值得注意的是,杨兴华接触陈玉英的目的并非为发展团伙成员,而是只想敲一笔。
在说明来意后,杨兴华将伪造的国家红头文件发送给了陈玉英,同时对陈展开狂轰乱炸。后者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便接触了至少40个声称能接触到所谓被冻结民族资产的组织或个人。老实巴交的陈玉英哪儿见过这种场面?很快,她便对此深信不疑。
骗子说,一旦众人出资帮助国家讨回了冻结在外国银行中的资产,其中六成收归国库,剩余四成则赠与出资者;末了还算了一笔账:多达千亿的巨额资产,即便有数十甚至上百万人来分,每人少说也能拿个几万元。
陈玉英认为这是件好事,应当广而告之,造福更多的人。
事实上,解冻民族资产的骗局由来已久,而慈善富民总会也并非因陈玉英而生。在此之前,发展下线的工作主要由一个名叫张南的男子负责,此人于2016年8月因诈骗罪在厦门被捕。陈玉英接手后,立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成立专项团队,疯狂建群拉人。
她按时将机构领导(会长、总监等)的指示复制到群里,工作效率之高、态度之严谨让人叹服;领导让她组织活动捞钱,她也总能超额完成任务。
杨兴华被捕后交代,起初他跟同伙并不对身为下岗工人的陈玉英抱有多少希望,而是本着能骗一个算一个的原则把她拉入局的。他们打算检验一下陈玉英的工作成果,便于2017年4月19日借口即将举办民族资产解冻启动仪式,要为进京参加大会的会员制作胸牌,收取10元费用。结果,陈玉英竟一次性时筹到90余万元,先收集到其私人账户上,再全部转给骗子。
紧接着,另一名团伙成员自称前国民党高官,借口讨要诚意费,又经陈玉英卷走30万元。
团伙骨干杨昌禹被捕后,对陈玉英的管理才华与执行力表达惊叹,直言真没想到有那么容易。
据统计,在组织管理慈善富民总会会员约一年时间里,陈玉英共按领导要求组织了39次活动,从300多万名群成员手中讨走人民币约1.3亿元——别看数额庞大,平摊到每人头上其实并没多少。事后据警方调查,群成员通过微信红包向组织捐款,数额最大的也不过几十至上百元。
难能可贵的是,陈玉英守着这么多钱却从未动过私心,总是如数交给上级领导——客观来讲,她难逃骗子的骂名;但主观上看,此人或许不该被视为十恶不赦之辈,只是吃了没文化没见识的亏。
直到被抓,她仍坚信自己在为国为民出力,期盼着国家高层部门派人来特赦。
如今来看,我、秦始皇、打钱式的骗术似乎已经落伍,沦为一句玩笑话,但在短短几年前,它仍有着巨大的市场。究其原因,解冻民族资产这种局,居然有着让人颇为信服的历史渊源。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处于敌对状态下的美西方就经常借口冻结我国在海外资产。当然,不屈不挠的中国人也不会任由敌人宰割,也常将外国企业充公作为回应。
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后,两国着实度过一段蜜月期。1979年5月,中美两国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解决资产要求的协议》,中方力争拿回被冻结在外的资产。
虽然该条款后来增加了一些附加条件,如我国向美方支付了若干差额和补偿款,但根据我国经济部门机构估计,这个买卖我们是稳赚不赔的。
谁料自此开始,民间就出现了打着解冻民族资产幌子行骗的歹徒;仅1979年12月到1980年10月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就连发3条声明,警告民众警惕诈骗。
虽说在此后几十年里,我国对相关诈骗活动的打击从未懈怠,但解冻民族资产这颗毒瘤反倒愈演愈烈。尤其在2000 ~ 2010年十年间,该骗术的影响最为恶劣,甚至有这样一个谣言在民间广为流传:有一笔价值约17兆亿美元的中国资产亟待解冻。事实上,当年我国抢救回来的资产,价值也仅有(七八十年代)1亿多元而已。
至于国民党宝藏、平价兑换美元等谣传,民间更是数不胜数。离谱的是,无论骗子编造怎样荒唐的说辞,总有人愿意相信,慷慨解囊。
值得一提的是,在陈玉英发展的会员中,老年人占大多数。或许这些人经历过那个年代的风风雨雨,对这种有着看似确凿历史背景的骗局更缺乏分辨力。
虽说这个打着解冻民族资产名义招摇撞骗的慈善富民总会早已被捣毁,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更加隐蔽且高明的骗术。身处复杂的现实社会中,您还需多留个心眼儿——咱中国人从不缺聪明才智,却总有一小撮人把智慧用在歪路上。
网站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拥有所有权,请认真核实,谨慎使用,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