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字叫水白菜却不能食用
大薸(Pistia stratiotes),属于天南星科大薸属的唯一物种,水生飘浮草本。由于外形酷似大白菜,所以又被称为水白菜。
大薸的叶片肥厚,表面有绒毛,柔软且富有弹性。将叶片掰开,可以看到里面像海绵一样的疏松结构,这里充满了空气,使得大薸能够漂浮在水上生长。
中间部位开白色的小花,藏在叶片与叶片之间的空隙处,如果不仔细观察还难以发现。大薸的花朵长得十分别致,外面有一圈白色长满绒毛的苞片,中间长着像柱子的芯,雄花在上半部分,雌花在下半截。
二、无性繁殖指数级传播的专家
大薸和许多入侵植物一样,既可以用种子有性繁殖,也可以用通过匐匍枝无性繁殖。
(一)有性繁殖。相比紫茎泽兰、豚草等入侵植物,单株就能产生上万颗种子的霸气方式,大薸的有性繁殖方式稍有逊色。大薸的果实是一种浆果,一颗果大约只有10~15颗种子,种子椭圆形,呈绿黄色,体积很小,100粒种子的重量也不超过1克。种子成熟后,果皮裂开,这些种子脱落下来就会掉入周围的水中。
大部分种子都将沉入水底,很可能一直待在那里,种子的密度最高可以达到4000颗/平方米。但是,种子的萌发需要很强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这些都需要在浅表水的区域中。所以,大薸的大部分种子都只能在水底沉睡。
(二)无性繁殖。通过匐匍枝繁殖就不一样了,当大薸植株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叶片与叶片之间的空隙处便会发出出一根根短小的匐匍枝。
顶端会萌生出芽来,用不了几天,这个生出的芽就会成为一棵新的植株。大薸的匐匍枝很脆,受到外力就会断开,新植株离开原植株,成为独立的大薸。之后的时间内,再生出匍匐枝,周而复始,不断分身,形成指数级发展。
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一株大薸10天内就能变成7~8株,一个月就能增殖到60株以上。一株健康的大薸植株,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一年时间就会发展出60000棵以上的新植株。
三、入侵带来的危害
大薸原产自巴西,明朝末期进入到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被大规模推广种植,后逸生到野外,在我国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热带地区有野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区有栽培。繁殖能力极强,在人们无法控制的地方,特别容易泛滥成灾。
(一)大薸强大的繁殖力使得它很容易就能迅速占据整片水面,遮挡掉水面的阳光。同时,发达的根系会大量消耗水里的氧气,严重影响其它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浮游动、植物及鱼类等,因无法正常呼吸而影响发育甚至窒息而亡,危害水生生态系统。
(二)特别是在秋季,大量的大薸凋零腐烂后,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细菌快速滋生,造成水质直线下降,严重影响水产养殖。当它们大量覆盖河道时,还会堵塞航道影响船舶通航安全。
(三)一旦水域中有水流冲击,大薸被水流冲离栽培场所,被带到下游水体继续开始繁殖,达到快速扩散的目的。
(四)大薸还可以在农田灌溉的沟渠里大量繁殖,降低农田排灌能力,影响农作物生长。入侵湿地,破坏湿地生态环境。
由于大薸疯狂的入侵特性,在2010年,被列入我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之中。
四、并非毫无用途
(一)大薸外形俏丽、点缀绿意,一度吸引种花人士的喜爱,通过人工栽培,成为一种让人赏心悦目的水生植物,因此它也被称为水浮莲、水芙蓉。在园林水景、水族箱、庭院小池中都有种植。
(二)大薸发达的根系可以从水中吸收铬、铜等重金属离子和过剩的氮、磷等营养成分,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大薸的根部对重金属吸收作用非常明显,经过7天的吸收,0.5毫克/升和2.0毫克/升的含铬废水,清除率分别能够达到99.4%和71.6%。
2007年重庆发生洪水,把大薸冲进水库,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后,发现水库里面水的颜色也没有以前黑了,水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就是大薸吸收了水中的污染源,净化了水质。但是这种方式要控制好大薸的总量,如果任其肆意发展下去,水质又会再次变坏。
现在科学研究在探索烧制成大薸生物炭或者改性生物炭,因为比表面积增大,孔径变小,孔隙结构增加,对水中的重金属也有很好的吸附作用,用在水体生态修复领域。
(三)大薸的茎柔嫩,含粗纤维少,全株约含蛋白质1.25% ,脂肪0.75%,碳水化合物和淀粉9%,以及少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产量高、培植容易、质地柔软、营养价值较高、适口性好的猪饲料,也可以当做优良的绿色肥料。
(四)大薸的叶子采收、晒干后还可以入药。
1.具有祛风发汗的重要作用,缓解感冒、头痛、流鼻涕、咽喉肿痛等症状。
2.利水消肿,促使人体内多种有害物质分解,可防止毒素在身体内堆积,缓解水肿症状。
3.止痛止痒,对红肿疼痛和湿疹都有特别好的治疗作用,减轻痛痒症状等。
五、防控需要持续不断
(一)慎用化学品除草剂,以免造成二次污染,尤其是涉及居民水源的地方,有威胁饮水健康等风险,更是不能使用的。
(二)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将水面上的大薸打捞上来,一次性打捞干净,送到专业处理场所妥善处理。打捞之前与水系的上、下游做好沟通协同,前面也讲到,如果刚刚清理完毕,从另一处漂来的大薸也会使得此前的清理前功尽弃。
(三)大薸叶象是大薸的天敌昆虫,由于也是外来物种,有一定的风险性,目前我国还未引进该昆虫进行生物防治。
2013年,国家原农业部就在广西召开外来入侵生物大薸的灭除现场会,一方面组织广大群众参与打捞,一方面开展源头治理,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扩散蔓延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控制。
大薸的很多特性与水葫芦相似,最后也提醒广大朋友对于市场上购买当做观赏植物养殖的大薸,不要随意丢弃或者放生到小溪、河流等水体中,一旦拥有了水源,很快能够重获新生,快速繁殖,对水体造成不可控制的影响。
网站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拥有所有权,请认真核实,谨慎使用,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