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磨杀驴是什么意思(卸磨杀驴后果)

圈圈笔记 71

我们知道秦王嬴政最终统一了中国,而在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的100多年前,也就是他的先祖秦孝公时期,发生了一个著名历史事件,这就是商鞅变法。对后来的秦王嬴政统一全国,有着重大的影响。

秦孝公是一个有抱负的国君,想有一番作为,在这种背景下,秦国迎来了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改革家商鞅,商鞅在秦国实施的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开辟了道路。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却落得一个五马分尸的结局。

商鞅,早年在魏国的国相公叔痤的手下任职,公叔座赏识商鞅才能,预向魏惠王推荐,但未及,公叔座病危,魏惠王前去探望,深感忧虑,问:如卿有不测,我国国政由谁来掌管?公叔座答:商鞅,人虽年轻,但有才,他可以接替我,然后公叔痤又说了一句很重的话王举国听之。魏惠王王听了以后没有说话,公叔座知道,魏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所以在魏王临走之前,公叔痤对魏惠王悄悄的说了两句话商鞅,如果你用,就重用,如果你不用,一定要杀了他,绝不能让他出国。魏惠王走后,公叔座立即把商鞅叫过来,劝其快逃, 言:刚才魏王来问我病情,我向他推荐你,据其表情猜测,可能不会用你,我又与魏王说了,只要不用一定杀了你,你快走晚了你就走不了了。商鞅听过以后很平静的笑了,笑说不可能,重用我,他不可能听你的,杀我,他也不听你的。魏惠王出来以后,感到很可笑,说这公叔座是病昏了头,竟然要把我整个国家交给商鞅,这是不可能的,这样公叔痤死了,商鞅继续留在了魏国。

秦孝公21岁继位,想干一番事业,于是就想拢络人才,所以就提出来了一个口号谁要于我出谋划策,让秦国富强,我要与之分土,这句话一出,群雄涌动,秦孝公寻求人才的政令,越国跨界传到了魏国,商鞅听后,前往秦国。

商鞅到秦国后,举目无亲,见秦孝公非常不易,最后他想秦孝公很宠幸一个叫景监的太监,于是就通过景监去见秦孝公。

第一次见面商鞅大谈帝道,这个帝道就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讲了半天,秦孝公听的是昏昏欲睡。商鞅一走,秦孝公就臭骂景监,给商鞅下结论为妄人,妄自尊大的妄人。隔了几天

第二次见面,商鞅谈的是王道,所谓王道就是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之道,秦孝公还没有听进去。

第三次见面讲霸道,就是春秋五霸的称霸之道,秦孝公听的比较兴奋,但还没有完全听进去。

第四次见秦孝公讲的是强国之道,这次讲的大得秦孝公的赏识,于是决定重用商鞅,商鞅没辜负秦孝公的期望,他的变法,最终使得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制度的改革;第二个是经济制度的改革,这两点是商鞅变法强国的根本。

商鞅政治制度的改革:

第一条: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把秦国的一些小的乡和邑合并成县。然后每一个县有县令、有县丞,县令、县丞由国君直接任命。这就是秦始皇实行的郡县制的雏形,也就是中国中央集权制的雏形,商鞅变法时就已奠定了基础。

第二条:官僚制,即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官僚制。即由原来世袭的,不能够不断补充精英人才的制度变为由君主任命官职,这就直接威胁到诸侯、卿大夫的既得利益。

第三条:军功爵制。即按照拟立的军功给予一定的爵位,立军功升一级爵位,再立功再升一级爵位。所以变法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率指敌军的首领,就是上战场杀一人,带头回来,升一爵,带回来两个人头升两爵),这就导致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宗室贵戚,他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没军功没爵位,地位就下降,所以旧贵族对商鞅变法非常反对;反过来了,下层的老百姓很欢迎,本来不能为官,现在可以立了军功可以做官,有了特权。这样在政治上,按照爵位的高低来排你的等级贵贱。在经济上,按照爵位的高低来分配财富。最后,军功爵制的实行,把整个秦国的老百姓都被激活了,人人都想当兵、得功、立功。都想得功,既打击了贵族,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第四点:连坐制,在变法中间,对老百姓加强控制,共立了两个法:一个叫连坐法,一个叫告奸法。连坐法是把全国老百姓按五家是一伍,十家是一什编起来,一家犯法,十家连坐,如果不想受罚,实行另一个方法,告奸,告发奸人,如果不告奸,处罚非常重,腰斩,如果要告奸,告一个奸人跟杀一个敌人同样受赏,升一级爵位,如果不告奸反而匿奸掩盖奸人,那和投降一样论处。

商鞅经济制度改革主要是两条:

第一条:废除井田制、重奖耕织富国。讲的是富国的办法:1、废井田(在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是把这一方土地,按照这个井字形,分为九块,一块就是一区,中间这一区叫公田,周围这八区叫私田,每一区私田给一户农民来种,中间这一区是由八户人家共同来播种,中间区所产的粮食全部交给国家,这就井田制)。这个井田制,他有一个弊端,他每一户农民,耕种的土地就是一区100亩,这是很大的限制,商周时期生产工具落后,井田制度可行,到了商鞅这个时候已经使用了铁器,生产力提高了,原有耕种土地不够,所以商鞅就废除井田制,首先把井字模块中亩扩大,由原来一亩地长宽各100步为一亩改成240步为一亩,土地多了,再减少赋税。2、奖耕织,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不能够当兵的,种地产的粮食多或织的绢帛多,只要产量高,就给予奖励,奖励以后也是可以升爵。3、强制分家,商鞅变法规定:一个家,里边有两个成年男子的必须分家,这就意味着父子两个或者兄弟两个必须分家,以增加户数,征税的时候,按户数来收税。这样一来,几年之间国家就富了。

第二条:主民客民分业,重奖杀敌强兵。其中主民、客民在商鞅变法中是这样讲的,原来秦国的农民叫主民,但是秦国他称霸西戎以后,他的土地面积很大,人口少。然后和他相邻的,是从晋国分出来的韩赵魏三国人口多土地少,商鞅给予福利政策1、只要到秦国安居就给土地、给房子、而且免三年劳役,这样韩赵魏的很多农民就被吸引到秦国来了,从韩赵魏三国到秦国的农民,叫做客民。并且商鞅变法规定的是,主民主要是当兵,客民主要是种地,主民可靠且当兵容易立功,客民种地,主客民分业。主民当兵杀敌,商鞅采取的办法,商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位一级,这样充分调动人性中趋利的一面,一上战场个个都打红了眼,就像猛兽一样,巴不得多砍几个人头,回去拿着人头报账,所以才有秦国的军队虎狼之师。

由此商鞅的变法措施既涉及政治制度,又涉及经济制度,这样一来,他的变法就必然要触及到那些世袭贵族的既得利益,所以商鞅的变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商鞅作为一个从魏国来得客卿变法全靠秦孝公的支持,但这其中还有种种阻力,商鞅的解决办法:

第一,叫树威信,要想变法成功,必须树立起来变法的威信,商鞅采取的办法叫立木为信,因为令而无信比言而无信危害更大,一个国家的政令一定要讲究信用,如果国家政令令而无信的话,没有人会执行。他在秦朝的国都商场的南门树了一个三丈高的一个大木桩,然后两个命令:第一谁能够把这个三丈高的木桩搬到这个商城的北门,赏十金,这个事儿很简单,赏金很重,没有人相信,这么简单给十金,谁都不办,这不是闹着玩的吗,商鞅一看没人动,好,增加奖励,谁能够把这个木头从南门移到北门,赏五十斤,重赏之下。必有人来一试。结果有一个人愣是把这个木头从南门移到北门,商鞅立刻兑现50金,这个事情立即就传开了,这回大家都知道,商鞅说话是算数的,这就叫树威信。

第二,惩贵戚,要严惩违法的贵戚,老百姓在法律面前是比较谨慎的,没有靠山是比较容易守法的,贵戚有背景有靠山,所以严惩以立威。

商鞅变法的第二年,秦孝公的太子犯法了,太子作为嗣君,是未来的国君,不能筏板,商鞅就变通太子犯法了,惩罚他的老师,史书记载叫邢其傅,黥其师,他的师傅叫公子虔,给了一个重罚,然后对于他的另一位老师黥刑(脸上刺字),4年后太子老师又犯法,这次商鞅按照法律的规定,受翼刑(把鼻子割了)。

秦孝公死后,受过罚的太子继位,受翼刑的老师立即诬告商鞅谋反,然后太子是秦慧文君就立刻下令抓捕商鞅,商鞅从京城得到消息以后就赶快逃跑,就因为他执法严,得罪了太子、太子的老师,商鞅想逃到魏国去,结果逃到魏国的边界,魏国的边防人员禁止他入境,就因为商鞅曾经带领他的军队,把魏国的原来的都城安邑给攻占了,魏惠王没办法,就把他的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如今河南的开封)。魏惠王在迁都的时候,非常遗憾的说了一句话,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魏惠王后来非常懊悔,所以魏国不但不收留他,而且把商鞅抓起来武装押送给他送回秦国,送回去以后,商鞅就被秦惠文王施以车裂。

商鞅作为中国历史非常卓越的政治家,他适应了战国后期的那个形式,采取了富国强兵的办法,在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上,一系列的改革是秦国迅速的成为七国中间最强的国家,所以秦国的崛起,商鞅是个关键性的人物

商鞅虽死,但商鞅变法求变的精神还在,值得我们去学习,当我们的企业一直没有做大做强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向商鞅学习一下呢,作为人才你尽心尽力了,帮公司成长起来了,你是否又想好了和公司和谐发展的策略了呢。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