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到老师的表扬家长该说什么(家长和孩子舞台拉票说什么)

圈圈笔记 85

家长群成了拍马屁群?成了布置作业群?最近,青海西宁城西区教育局针对一些微信和QQ里家长群的情况,出台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五要五不要规定,比如批评表扬不发,拉票评比不发;比如要注重实效、要文明有礼。这一规定引来广泛关注,应党报评论君的邀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家长群里的那些事儿。

家长群初衷很好,既能节省老师工作时间,也能让家校沟通随时在线。而大多数家校沟通,也总能保持在一种必要但不过分的限度内:合适、和气、和睦。为班级事务群策群力,互相交流信息,都不是坏事。而对一些不在孩子身边的父母而言,他们更需要这样的平台。他们可能较少主动联系老师,也没时间赶回去参加孩子家长会,家长群让他们与学校建立起联系,成为了解儿女的一个重要窗口。这里有一份难得的安心。

然而,也免不了有极端案例。比如有新闻报道,有家长在群里侮辱、威胁老师,也有家长喜欢在群内对着老师溜须拍马;有老师则喜欢在群内发号施令,公布孩子成绩等情况也引来一些家长反感。

就像很多工具一样,家长群也有两面性,而关键在使用者如何掌握好度。家长群的种种问题,其实也是个度的问题。有的是因为在频度上过了,一天在群里@老师很多次,或者索性将家长群当做晒娃自留地,让其他家长不堪其扰、不知所措。有的呢,是老师在界限上过了,将家长群变成了唯我独尊的舞台,教训完孩子开始训斥家长,同样让孩子父母不知如何是好。

家校群本应该有良性的小生态。这次青海西宁城西区教育局的一纸规定,可谓是点到了点上。休息时间不要发作业、成绩排名等不要发避免‘拍马屁群’的出现等规定,正是要将家校联系拉回到应有的定位。

其实,让家长群更加健康,不仅是要为家长减负,更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在学校学会独立处理自己的事务,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长的功课,绝不应该由家长越俎代庖。家长群里不适合公开奖惩,也不难理解。塑造人格完善的教育,要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和秘密。凡事都家长与老师直接沟通了,其实不仅增加孩子的依赖感,也不利于培养孩子自我消化的能力。比如,一次考试考不好,也许孩子就自我消化了,暗暗努力,下一次也考好了。非得凡事汇报,只会挤出这样的自我修复、自我提高能力。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家长群也不例外。身边的不少家长,其实挺怕家长群的。有的家长总爱在群里分享,又带娃上哪旅游去了,或者分享自己孩子又拿什么奖项了。一些人对群内老师的恭维,也会让人手足无措:跟也不是,不跟也不是。攀比之心一起,焦虑之情顿生。听着听着,别人家的孩子真不得了!那赶紧送自家娃去培训班吧。很多超前教育、过度教育正是在这样的生态下诞生的。

家长的苦心不难理解。涉及到下一代,自然慎之又慎、重之又重。对老师恭恭敬敬本没有错,无非希望老师能多照顾自己孩子一些。当然,一些老师也明白,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因此索性制定了老师攻略:尽量不进群,进群少说话;还有的将家长禁言,只有老师能发送通知;有的则和家长约法三章,不说闲话,加强信任和尊重……这些民间努力和五要五不要的规定大体相同,都是为了让家校沟通回归良性轨道:诚恳交流,但不过度交流。

孩子需要成长,家校之间的沟通方式或许也要成长。长期以来,教师的家访、学校的家长会开放日等,都是家校沟通的一个方式。即便键对键让沟通更便捷了,这样的面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把面对面和键对键结合起来,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帮助孩子们更好成长,才是家校交流的王道。

这正是:家长群闪亮登场,少一些功利思想。把握好使用分寸,与孩子一起成长。

(文 | 陈禹潜)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