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委大院(门前的芙蓉树)

圈圈笔记 79

糖油粑粑、葱油粑粑、米粑粑好吃

浏城桥复兴街人称粑粑街

◀一位3岁女孩在浏城桥铁路边玩,她的身后就是浏城桥。

复兴街现状,图右是湘雅二医院学生区。

▶清朝长沙浏阳门,从浏阳门进城即为今天的浏正街,出城是长浏古道。

1955年秋,父亲单位合并于韭菜园路省农业厅,我家由城北湘春路搬迁至城东文艺路居住,跟文艺路就亲近、熟悉起来。文/虞暄

文艺中学旁的茅草小路就叫文艺路

文艺路东起韶山路、西止韭菜园浏城桥下的那条解放中路。上世纪二十年代,韭菜园与黄泥坑之间有一条向东延伸的茅草小路,1923年,原湘雅医院董事长、后任湖南省教育厅长兼湖南大学校长曹典球在附近创办文艺书院,后改名文艺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文艺中学旧址建成长沙市第六中学,这条小路便被称为文艺路。建国后,文艺路始为砂石路面,后扩建改为沥青路面。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市育才小学在这条路旁,老省政府后门也开在这条路上。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原属冶金工业部,于1954年由赣州迁来长沙,新盖的办公大楼为文艺路上标杆建筑。该单位汇集了全国各地有色冶金精英。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的斜对面是湖南省计划委员会,简称省计委,省计委后面紧挨着大门朝新军路(今五一路)的是湖南省财政厅,这两大机关的西面紧邻着大门朝韭菜园路的湖南省农业厅,三大行政职能部门连成一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全部改为湖南省政府办公用地。本世纪初,省政府又南迁湘府西路。

从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沿文艺路往东走约200米,路边有条通南元宫的小巷,巷口处是育才小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却是一所多为军队子弟就读的学校。该校环境优美,硬件上乘,软件一流。

文艺路南元宫消防站灭火工具简陋

走入南元宫小巷,离育才小学不远,即是新建的原湖医附二医院,现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该院大门曾设立于此,而非现在的人民路。医院建成不久,门庭若市,看病的人多来自全省各地,但挂号不太难。

南元宫小巷口的北面有条小路,现称乔庄巷,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并无巷名,只不过是一条砂石路而已。在入巷口东西两边,亦即文艺路边均为大片菜地,中间有水塘、粪池,旁有渠道,尽显郊区田园风光。

在有色冶金设计院和南元宫小巷口的中间有一消防站,1956年,救火队员头戴尖顶斗笠,手推水车,肩挑水桶并携带一种由人工单独操作、长约人高的管状水枪参加灭火。同时期兴汉门蔡锷北路消防站已采用救火车高喷灭火,两边一对比,落后很多,没有想到一样的职业,同城的配备还有如此大的差别。

现在的文艺路口华侨大厦后面有条石板路,是浏城桥方向六中学生上学的必经之路。1958年,在路口处办有一大食堂,当时家已搬迁东塘,我仍在六中读通学,其间有大半年在此午餐,一角钱三两粮票,有一钵饭和两个菜,能吃饱。这个便民食堂维持到1959年冬,因物资匮乏而停办。

浏城桥坡度之陡,长沙之最

文艺路西接浏城桥,历史上的浏城桥是一座位于浏阳门(今芙蓉区浏正街东端)之下、护城河之上的便桥。1910年,护城河改成了粤汉铁路路基,浏城桥改建为大石桥,石桥飞架东西,堪称壮观。由于石桥桥面所处高位,引起地形起伏突变,于是采取自文艺路西起填埋土石逐渐加高至桥面,以便行人和车辆通过。其坡度之陡,成为当时长沙城之最,小孩想推板车上岭,挣两三分钱零花,搬运工视人细无力均不要。

浏城桥陡坡地段的两旁,曾有酱园店、茶馆、照相馆、饭店、米粉店、百货店、南货店、日杂店等,鳞次栉比。由于是进城要道,从早到晚人流不息。

与浏城桥连接的文艺路西端是能人巧匠的长廊,路边有补锅、补瓷碗(器)、修煤油灯、修鞋、整伞、打人参米等各类小贩集群。在文艺路南边有两处出优质黄泥的地方,一处是黄泥坑,另一处是附二医院的基建工地,两处都在城区范围内,是靠卖黄泥为生或副业人家的首选之地。

与文艺路西端斜交于浏城桥下有一条颇有名气的复兴街,是长沙东边乡下农民由左家塘沿小路从南元宫进城的一条要道,民国时期,铺上麻石,并定名为复兴街。走出复兴街便是浏城桥东头,在此曾经自发形成长沙市第三大蔬菜批发市场,菜贩和各类小贩多,占了半边道路。复兴街的糖油粑粑、葱油粑粑、米粑粑等平民小吃很多且好吃,因此复兴街被人俗称为粑粑街。

与文艺路西端正交的韭菜园路口相对平静,其东边有几块菜地种植韭菜。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浏城桥老石桥被拆除,在此改建为一座立交桥,沟通解放路、建湘路(桥下穿越芙蓉中路、白沙路),由此解放东路与解放路全线拉通,文艺路在其中,故更名为解放中路。路更名,也加宽铺上沥青,两边修建了人行道,低矮的土木砖房全被高楼替代,比以前舒适畅快多了。文艺路路名消失,但文艺路口的地名得以保留,成为老长沙人对这条路的记忆。昔日脏乱的自贸市场,如今已被打造成解放中路服装一条街,售卖中高档的服装。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