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热体(探秘电影史上出色的黑色电影之《体热》)

圈圈笔记 64

消风散是治疗皮肤病的一张代表方,其功疏风养血, 清热除湿,可广泛运用于治疗风疹、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属于风湿为患者。

文/窦志强

消风散出自《外科正宗》,方由当归、生地黄、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一钱,甘草、木通各五分组成,治风湿浸淫血脉而致的疮疥瘙痒或风热瘾疹。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扩大了应用范围,治疗多种皮肤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荨麻疹案例

患者,女,35岁,2006年7月15日初诊。

10天前,后背部反复出现大片鲜红色风团,瘙痒难忍,搔抓后即成大片风团,逐渐扩大,1周后躯干、四肢陆续出现相同皮损,自觉瘙痒,夜间加剧。

刻诊:躯干、四肢近端弥漫分布椭圆形鲜红或淡红斑,面颊、臀部、双臂散布蚕豆大小鲜红色风团,舌胖嫩有齿痕,背部可见淡褐色母斑,咽赤,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诊断:荨麻疹。

辨证:素体血热,复感风热,郁于肌肤。

治宜清热凉血、散风止痒。

方用消风散加减:

荆芥15g,蝉蜕15g,防风15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当归10g,白鲜皮10g,蒲公英10g,苍术10g,薏苡仁30g,栀子6g,紫草、地肤子各10g,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3剂后,上述症状有所减轻,原方加减再服用4剂后,痒止而愈。

:荨麻疹属中医瘾疹范畴。本病多由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喜食膏粱厚味、辛辣之物致内热蕴积,日久伤阴耗气,血热动风;或平素体弱,气血不足,感受风热之邪而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相搏而发病。

《类经》云:正气既虚,则邪气虽盛,亦不可攻,盖恐邪未去而正先脱。治疗应以扶正祛邪、标本兼固为法。

消风散中防风、荆芥、蝉蜕祛风止痒而不留邪当归、生地黄养血活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固表和营而扶正,祛风清热而祛邪,邪去正自安。

二、痤疮

患者,男,31岁,2006年12月29日就诊。

颜面及颈部有红色丘疹数个,突出皮肤表面,局部疼痛,前胸有淡红色丘疹、瘙痒不适,食纳差,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浮数。

诊断:痤疮。

辨证:湿热内盛,风邪侵淫,郁于肌肤。

治宜清热除湿、疏风止痒。

药用荆芥、防风、蝉蜕、苦参、白鲜皮、地肤子各15g,当归、生地黄、知母、牛蒡子、牡丹皮、苍术各10g,薏苡仁15g,通草、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服。

服7剂后,颜面及颈部红色丘疹颜色变淡,数目减少。

原方加减继续服用7剂,丘疹消失,基本痊愈。

:痤疮属中医粉刺范畴。其病机为湿热内盛,或风邪浸淫血脉,郁于肌肤腠理而发。治宜清热除湿为主,辅以疏散风邪。

笔者用消风散加减,清热除湿、疏风止痒。方中苍术、苦参、木通清热除湿;防风、荆芥、牛蒡子、蝉蜕疏风止痒;佐以当归、生地黄养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在临床应用时,还要斟酌具体病情进行加减。

如风热偏盛而有发热、口渴者,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以清热解毒。

血热偏盛见有斑疹红赤稠密、五心烦热、舌红或绛者,加赤芍、牡丹皮、紫草等以清热凉血。

湿热偏盛见有身重乏力、胸脘痞满、皮损以斑块云片为主者,加地肤子、生薏苡仁、车前子等以清热利湿。

瘙痒较重者,加白鲜皮、白蒺藜、徐长卿等以消风止痒。

三、脂溢性皮炎

患者,男,26岁,2007年6月20日就诊。

患者两年来头皮油腻、多屑瘙痒,耳后、腋窝、胸背部起红斑,洗澡后红斑加重,红肿流水,自觉口渴,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肝经湿热,蕴蒸肌肤。

治以清热解毒、疏风利湿。

方用消风散加减:荆芥15g,蝉蜕15g,防风15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当归10g,白鲜皮10g,蒲公英10g,苍术10g,薏苡仁30g,柴胡10g,黄芩6g,栀子6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服7剂后,上述症状有所减轻,原方加减再服用4剂后,基本痊愈。

: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头、面、眉、耳、胸、背等皮脂分泌活跃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皮肤油腻、瘙痒、潮红或起白屑而又命名为面游风或白屑风。

《外科正宗》记载:白屑风多生于头、面、耳、项、发中,初起为痒,久则见生白屑,叠叠飞起,脱而又生,此皆起于热体当风,风热所在。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面游风》记载:此症生于面上,初发面目浮肿,痒者虫行,肌肤干燥,时起白屑,次后极痒,抓破,热湿盛者津水,风燥甚者津血,痒甚难堪。

本病常见于青少年及婴儿。

病因病机为内蕴湿热,外感风邪,蕴阻肌肤,湿热上蒸或耗伤阴血,肌肤失养。发于面部者伴有痤疮,发于头部者可多见头屑;发于躯干、腋窝、腹股沟皱褶处因糜烂而似湿疹,严重者可有湿疹样皮损。

四、体会

消风散方中以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作为君药,目的在于开发腠理、疏散风邪以止痒

苍术之辛苦温,散风祛湿苦参之苦寒,清热燥湿木通之利水,渗利湿热,三味药辅助君药以增强止痒之力,是为臣药。

当归、生地黄清热凉血、散瘀化斑胡麻仁养血润肤;并以石膏、知母清气分实热增强清热泻火之力,所有这些药物目的在于消除斑疹,故为佐药。

甘草生用清热解毒,又能调和诸药,故为使药。

综合全方,既有疏风清热、除湿止痒之功,又有凉血润燥、活血消疹之效,诸药合用,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凉血而又护阴。

研究表明,消风散具有止痒和抗实验性荨麻疹作用,并且疏风药在方中起主导作用。消风散颗粒的免疫抑制作用与其调节T、B淋巴细胞功能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有关,是治疗以Ⅳ型变态反应为主的湿疹等皮肤疾病的主要机制之一。

现代临床对于风疹、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属于风湿为患者,均可用消风散加减治疗。

文摘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年9月第15卷第9期

推荐关注:全新大家中医3.2,推出【工作室】功能,帮您树立个人口碑,积累优质患者,打造属于自己的中医工作室,助您实现半日临证半日读书的梦想。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