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舆之术(古代堪舆之术是迷信还是科学?)

圈圈笔记 69

虽然在我国佛教十分兴盛,但是道教才是我国的本土宗教。提及道教,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风水堪舆之术了。

风水之术古已有之,古人们总是相信住的地方风水良好,那么就会家宅兴旺;而如果埋在一个风水宝地里,就能保佑自己的后代蒸蒸日上。这也是为什么历代帝王总是十分重视自己的陵寝,因为他们坚信陵寝要是占住了风水宝地,就能使得江山永固。

总的来说,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我国祖祖辈辈都是相信风水之术的,还会将自己的时运不济,或是命运不佳都怪罪到风水上。

在南宋时,就有一个秀才坚信此道,所以当他发现了一块风水宝地之后,宁可当即自杀,也要埋在此处,就是为了让他的后代才人辈出,而巧合的是,他的愿望果然实现了。

精于风水堪舆的秀才

虽然现在我们都知道,大部分风水堪舆之术不过是封建迷信,少部分也可以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进行解释。

例如传统上我们非常忌讳镜子正对着床,认为这会带来噩运,还会使人精神萎靡,不过如果通过科学角度来解释,那么我们可以说镜子对着床的话,人们醒来之后很容易被镜子里的自己吓一跳,至少也会对精神产生一定负面的影响。

不过放在古代,迷信风水之道的人就很多了。

他们不仅信,还精心钻研,试图通过找到一个好的风水布局来改变自己或者子孙后代的命运。

在南宋时期,就有一个落魄的秀才似乎还真的通过风水改变了自己子孙后代的命运。这秀才名叫潘从源,他是福建汀州三洲潘坊的客家人,从小就认真读书,还立下志向要考一个状元。

我们知道,古代读书人的最好的出路那就是科举,通过科举当官之后,实现的不仅仅是读书人个人的价值,更是他们的家国理想。不过,科举考试也不是这么容易通过的。

现在我们高考,还有很多客观题,也有标准答案、得分点作为参考,虽然这种应试教育总受人诟病,但至少高考相对来说也比较公平。

科举就不一样了,科举主要是写文章,没有客观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全看文章写得能不能受考官的喜欢。因此,科举考试存在着很多随机性,假如考官正好喜欢某个风格的文章,那么考生就容易上榜。

潘从源显然不是运气那么好的人。虽然他在少年时候就中了秀才,已经胜过了一大批人,但在秀才之后,他屡屡落榜,一直都没有考中举人,更别说要考中状元了。

因此,潘从源直到中年时候,还是一个江西吉州的教谕——这只是一个八品的小官。这让他一直郁郁寡欢,毕竟他是一肚子雄心壮志,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

随着年纪的增长,潘从源开始认命了,他觉得自己恐怕是没有机会一展抱负了,这时候,他就将目光转移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潘从源觉得,自己命不好,考不中举人,多半是因为自己家里的祖坟风水有问题,可要说迁坟也不太现实,而且现在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来不及了,不如从自己开始,改变子孙后代的命运。

于是,潘从源开始钻研风水堪舆之术,他坚信,只要自己能找到一块风水宝地,并在百年之后安葬在那里,那么一定能够荫蔽后人,让他的后代飞黄腾达。

潘从源并非是愚钝之人,否则也不会小小年纪就考中秀才。所以当他开始研究风水之道时,也很快就学有所成,精通此道。有了理论知识后,潘从源就开始寻找自己心目中的风水宝地了。

自杀也要埋在风水宝地里

于是,潘从源在工作之余也开始跋山涉水四处寻找自己百年之后的安葬之所。不过,风水宝地可不是这么容易找到的,毕竟风水宝地是有限的,而想葬在风水宝地的人是无限的。

所以,潘从源找了很多年,所到之处要么是风水不够好,要么就是虽然风水好,可已经为他人所占,他自然也不可能让别人挪位置,让他葬进去。

渐渐的,潘从源也开始变得心灰意冷,对工作也没什么兴趣,眼看着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潘从源决定告老还乡,回家养老算了。

可没想到的是,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潘从源在卸任回家的路上,路过一处名叫五里隘的地方,他一看就发现,此处是一块风水宝地,正适合当他的埋身之所。

这个地方现在名叫状元家山,位于江西省兴国和万安县交接之处,距离兴国县城约有40公里。

这是一处小山窝,前后都是陡坡,非常符合风水上藏风聚气之道。潘从源站在这里,发现前方的视野的非常开阔,后面的陡坡则如圈椅,两边的山坡则形成了一个天然砂手。而且,山下盆地还是两河交汇之处,呈半圆形流过,前有照、后有靠,形成了一个玉带缠腰的格局。

潘从源还发现,站在这里只能看到河水涌来,而看不见河水流走,是一个双江汇秀的上佳风水格局。

不仅如此,这里一边的山峰逶迤险峻,仿佛是一面面展开的令旗,在风水上主后代将帅云集;另外一面的案山则重重拔起,呈现出笔架形,其中一座山峰还呈现出乌纱帽的样子,在风水上则主后代文星荟聚。

也就是说,要是能够埋在这里,潘从源的后代从文从武都有了保障,这不就是潘从源一直心心念念的风水宝地吗?

于是,为了子孙后代着想,潘从源决定一定要埋在这里。可问题在于,他现在虽然是人到中年,但谁也说不好他到底哪天会离世,而且自己的老家远在福建,如果要等自己百年之后,再葬到此处,一是路途遥远、很难操作;二是他也担心晚了这块风水宝地就会被人占走。

更重要的是,潘从源一个外地人,如果百年之后非要千里迢迢地葬在这里,肯定会惹人怀疑。到时候如果有人来盗坟掘墓,他的子孙后代们也很难发现,他这一番心血还可能会给别人做了嫁衣。

那么,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合情合理、顺理成章地葬在此处呢?

潘从源可能也是想后代子孙飞黄腾达想魔怔了,他思来想去,居然打算以死求发。虽然潘从源的儿子潘仝一万个不愿意答应父亲的要求,但无奈父亲坚持如此,他也只能父命难违地遵从了父亲的要求。

潘仝遵从父亲的要求,去买了一头牛,然后潘从源故意到五里隘附近村子的庄稼地里放牛,让牛把村民的庄稼是吃的吃、踩的踩,糟蹋了个遍。

村民看到自己的庄稼被毁,就去找潘从源理论,要求潘从源赔偿。可潘从源故意作出傲慢无礼的样子,不仅拒不赔偿,还一番狡辩。这激起了村民们的愤怒,不少村民不由得抄起家伙和潘从源动起手来。

这里就有两种说法了,一是说愤怒的村民失手将潘从源打死,二是说潘从源舍身自缢而亡,但不管怎么说,总之潘从源的目的是达成了——他死在了当地村中。

当潘从源去世后,潘仝又遵照父亲的要求,与当地村民交涉,一会儿说要去报官,一会儿又说要村民杀人偿命。当地村民也都是老实人,本来只是想让潘从源赔点钱了事,也不想闹出人命,于是他们就与潘仝商量私了。

潘仝顺势提出要求让父亲葬在五里隘那块风水宝地里。村民当然不知道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发现潘仝愿意私了之后,就忙不迭答应了下来。毕竟在村民眼里,这也只不过是附近的一个小山窝,让潘从源葬在那里,他们也吃不了什么亏。

潘从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顺利葬入了自己心心念念的风水宝地之中。而后,潘从源的夫人去世后,也与丈夫同穴,葬入了这块风水宝地。

巧合的是,潘从源葬入了这块风水宝地之后,他的后代确实开始飞黄腾达,而这片风水宝地,也就顺势成为了潘氏家族的祖坟所在。

后代果然才人辈出

很难说到底是不是这片风水宝地起了作用,但总之,潘从源下葬之后,潘仝很快就真的飞黄腾达了。

宋理宗淳佑四年,潘仝状元及第,实现了潘从源一辈子都没能实现的理想。考中状元后,潘仝被任命为广州观察推官,这是一个三品的职位,也就是说,潘仝官运的起点就已经比父亲高出了不少。

后来,潘仝由于表现出色,深得宋理宗赏识,还升为了秘书阁学士,官居一品。

除了官运亨通之外,潘仝还生有9个儿子,为潘氏家族开枝散叶。而且,潘仝的儿子之中也是能人辈出。

潘仝的大儿子名叫潘念,从小习文练武、文武兼备。长大后,潘念率领义军到江西省寻乌县一代剿寇,大获成功,被封为光禄大夫,镇守广东省南澳县总兵府。

南宋末年,元朝军队入侵,潘念率领南澳总兵府的全部人马和他的侄子潘任一起抗击元军,英勇善战。潘念的军队与元军一路从闽粤交界激战到潮州、广州一带,在转战的路上,他们曾经过一处名叫天马岭的地方。

潘念看到这个地方山峰如同一匹骏马,觉得此处正是他的埋身之所,于是特意交代自己的儿子潘宗庆,待他百年之后,就葬在此处。

虽然潘念奋勇杀敌,但最终南宋王朝仍是不敌元军,南宋覆灭之后,潘念遣散了跟随他多年的将士,带着儿子隐居于广东各地。潘念去世后,潘宗庆果然依言将父亲葬在天马岭。

而潘仝的第8个儿子,名叫潘毅,他是南宋皇室的护卫都统,诰封一品。在宋祥兴二年,宋、蒙崖山海战战败之后,潘毅随着宋帝昺一起赴海殉国、壮烈牺牲。

潘毅的儿子正是前文所说跟随着潘念一同抗击元军的潘任。潘任从小就喜欢读忠臣传记,比起习文,潘任更喜欢练武,长大后更是精通武略兵法,而且,潘任一直以忠孝享誉乡里。

在宋景炎一年,潘任随着文天祥一起起兵抗元,被封为扶驾征讨大将军,2年后,潘任升为兵部尚书,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地与元军激战,打了不少胜仗。

即使在宋帝殉国之后,潘任仍试图率残部偷袭元军。不过,在发现元军统治严密之后,潘任决定不白白牺牲部下的性命,于是解散了手下,带着儿子隐居山中。

在潘任的隐居生活中,他终日忧思不断,不停叮嘱儿子要牢记国耻,不可以当元朝的臣子,最终,潘任绝世而亡。后来,朱元璋率军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为了表彰潘任对于宋朝的忠诚,给他颁谥号忠节。

根据潘家的族谱记载,潘任还是江西寻乌潘氏一族的开基祖,他的子孙后代后来遍布我国十三个省区,还有不少前往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地开枝散叶。

后来,潘氏家族虽然没有再出过什么很大的官,但其后代也多是享誉乡里,在当地拥有很高的名望,其子孙更是遍布各地,潘氏家族也可以说是人丁兴旺。

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年埋葬潘从源的小山窝才会以状元家山这个名字一直流传至今,而且,今天我们仍旧可以在状元家山看到潘从源夫妇的墓,从照片来看,墓穴仍旧保存完好,显然近千年以来,潘氏后裔一直在好好地维护着祖先坟地。

我们很难说,潘氏家族后来的飞黄腾达,是不是和当时潘从源以死求发有关,也许这只是一个巧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大的可能是潘仝在目睹了父亲如此坚定的决心之后,更加奋发图强,最后才一举考中状元。

而潘仝儿孙的发达,与潘家的教育、与时局也都有着莫大的联系。

我们只能说,潘氏后裔忠孝的气节,与教育的关系更大,而不是风水。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