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11版的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课标中明确指示了综合与实践的内涵。22版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学生将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并明确提出了综合与实践的活动形式——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第一、第二、第三学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第三学段可适当采用项目式学习。
主题活动分为两类:第一类,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感悟知识的意义,主要涉及量、方向与位置、负数等知识的学习。第二类,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在主题活动中,学生将面对现实的背景,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
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以解决现实问题为重点,综合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一、新课标综合与实践学什么?
(一)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及学段分布
通过对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和课程内容中的实例进行解读归纳,对课标中的15个活动进行了知识技能与核心素养层面关键词的提取。
1、主题活动
(1)第一学段:6个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1:数学游戏分享
具体内容:在具体情境中,回顾自己在学前阶段经历的与数学学习相关的活动,唤起数学学习感性认识和学习经验,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尝试运用与数学学习相关的词语,逐步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关键信息提取:
①知识层面:回忆并描述幼儿园和学前生活中的数学活动内容
②素养层面:幼小衔接角色转变、适应新环境、数学表达与交流
主题活动2:欢乐购物街
具体内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了解货币的意义,具有勤俭节约的意识,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
关键信息提取:
①知识层面:常见的量1——度量货币价值的人民币单位
②素养层面:货币经验、形成货币量感、金融素养
主题活动3:时间在哪里
具体内容: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分、秒,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并述说时间的长短,了解时间的意义,懂得遵守时间。
关键信息提取:
①知识层面:常见的量2-1——度量过程的长短的短时间单位:时分秒
②素养层面:形成时间量感、懂得遵守时间
主题活动4:我的教室
具体内容:在日常生活情境中,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关键信息提取:
①知识层面:方向与位置1——上下左右前后相对位置和四个方向东南西北
②素养层面: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主题活动5:身体上的尺子
具体内容:运用学过的测量长度的知识,发现自己身体上的一些长度;利用这些长度作为单位,测量空间或其他物体,积累测量经验,发展量感。
关键信息提取:
①知识层面:常见的量3——度量物体长短的长度单位:身体上的长度单位、人为规定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②素养层面:积累测量经验、发展量感
主题活动6:数学连环画
具体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记录自己的经历,或述说一个含有数学知识的小故事,表达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关键信息提取:
①知识层面:学会用数学知识记录经历、编写数学知识的小故事、创作数学连环画等。
②素养层面:学会数学的表达与交流(跨学科活动)
(2)第二学段:4个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7:年月日的秘密
具体内容:知道24时记时法;认识年、月、日,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初步的应用意识(例54)。了解中国古代如何认识一年四季,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信息提取:
①知识层面:常见的量2-2——度量过程的长短的长时间单位:24时记时法、年月日、年月日文化知识(星象运动、土圭之法、二十四节气等)
②素养层面:时间量感、初步的应用意识、家国情怀
主题活动8:曹冲称象的故事
具体内容:以曹冲称象故事为依托,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感受等量的等量相等,发展量感和推理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信息提取:
①知识层面:常见的量4——度量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故事背后的道理(等量的等量相等、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
②素养层面:丰富度量的活动经验、发展量感、发展推理意识
活动主题9:寻找宝藏
具体内容:在生活情境中,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了解几点钟方向,会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发展空间观念。
关键信息提取:
①知识层面:方向与位置2——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几点钟方向
②素养层面: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推理意识
主题活动10:度量衡的故事
具体内容:知道中国在秦朝统一了度量衡,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理解度量衡的意义,知道最初的度量方法都是借助日常用品,加深对量和计量单位的理解,丰富并发展量感。
关键信息提取:
①知识层面:计量单位的历史和发展、重要性、统一(长度、面积、质量、时间、货币等日常计量单位)(跨学科活动)
②素养层面:丰富并发展量感
(3)第三学段:3个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11:如何表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具体内容:在熟悉的情境中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知道负数在情境中表达的具体意义,感悟这些负数可以表达与正数意义相反的量,进一步发展数感。
关键信息提取:
①知识层面:生活中的负数(温度、海拔等真实情境)
②素养层面:感悟负数可以表达与正数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发展数感
主题活动12:校园平面图
具体内容:在实际情境中,综合应用比例尺、方向、位置、测量等知识,绘制校园平面简图,标明重要场所;交流绘制成果,反思绘制过程,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关键信息提取:
①知识层面:综合应用比例尺、方向、位置、测量等知识
②素养层面: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主题活动13:体育中的数学
具体内容:收集重大体育赛事的信息、某项体育比赛的规则、某运动员的技术数据等素材,提出数学问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信息提取:
①知识层面:收集体育素材,提出数学问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②素养层面:感悟数学的广泛应用,形成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项目学习
第三学段:2个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1:营养午餐
具体内容:调查了解人体每日营养需求,几类主要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受合理膳食的重要性;调查学校餐厅或自己家庭一周午餐食谱的营养构成情况,提出建议;开展独立活动或小组活动,设计一周合理的营养午餐食谱;形成重视调查研究、合理设计规划的科学态度。
关键信息提取:
①知识层面:以营养午餐为素养,进行信息调查、进一步理解百分数意义、会用扇形统计图表达调查结果、合理设计规划等。
②素养层面:形成重视调查研究、合理设计规划的科学态度。
项目学习2:水是生命之源
具体内容:调查了解生活中人们使用淡水的习惯及用量,结合淡水资源分布、中国人均淡水占有量、城市生活用水的处理等信息,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制订校园或家庭节水方案,尝试设计节水工具或方法,提高环保意识,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关键信息提取:
①知识层面:以水是生命之源为素材,调查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定优化方案等。
②素养层面:提高环保意识,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综合与实践中主要核心素养的培养表现形式
对综合与实践的知识内容和核心素养进行了关键信息的提取后,以主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依据,笔者将上述15个活动进行了如下分类;
标准
具体内容
学段
量
感
欢乐购物街:常见的量1——度量货币价值的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一
时间在哪里:常见的量2-1——度量过程的长短的短时间单位:时分秒
一
身体上的尺子:常见的量3——度量物体长短的长度单位:身体上的长度单位、人为规定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一
年月日的秘密:常见的量2-2——度量过程的长短的长时间单位:24时记时法、年月日、年月日文化知识(星象运动、土圭之法、二十四节气等)
二
曹冲称象的故事:常见的量4——度量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故事背后的道理(等量的等量相等、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
二
度量衡的故事:计量单位的历史和发展、重要性、统一(长度、面积、质量、时间、货币等日常计量单位)(跨学科活动)
二
空
间
观
念
我的教室:方向与位置1——上下左右前后相对位置和四个方向东南西北
一
寻找宝藏:方向与位置2——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几点钟方向
二
校园平面图:比例尺、方向、位置、测量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
应
用
意
识
创
新
意
识
数学连环画:学会用数学知识记录经历、编写数学知识的小故事、创作数学连环画等。
一
体育中的数学:综合应用数学及其他学科知识筛选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意识
三
营养午餐:信息调查、百分数意义、扇形统计图表达调查结果、合理设计规划等。
三
水是生命之源:调查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定优化方案等。
三
1、综合与实践之量感解读
(1)解读核心词量感
2022版义教数学课程标准描述: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同一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
对课标量感描述进行解读:
首先,量感的对象: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属性及大小关系可以测量的事物。
其次,量感的行为表现有三:①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去测量某一类事物?为什么要统一度量单位?(学生在一个个具体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事物中(人民币、长度、时间等)去体会其意义与必要性);②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同一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会根据具体的事物情境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和工具对其属性及大小进行测量并进行数+单位的具体量化,会进行计量单位的换算;③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在度量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在具体的测量中因度量工具和方法的选择引起的误差是正常的,能尽量让误差最小化并合理得到或估计出度量的结果。
最后是量感的作用: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
(2)主核心素养量感的具体表征
对上述新课标量感一词进行解读分析后,依据量感行为表现路径,对标其表现路径在具体综合与实践内容上的具体落地方式进行了共性分析。
此外,核心概念可以把零散的内容联系起来,促进知识方法的迁移,对以上内容进行内容与方法类比的分析,提取了6个主题活动学习的知识核心概念计量单位。
2、综合与实践之空间观念解读
(1)解读核心词空间观念
2022版义教数学课程标准描述: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认识。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感知并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空间观念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
首先是空间观念研究对象: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
其次是其行为表现形式:①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实际物体与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及其三视图、展开图)的可逆转化;②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感知并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规律→会用多种形式(上下左右前后、有序数对、方向与距离、相交与平行)想象并表达物体位置关系和运动变化。
最后是其作用: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
(2)主核心素养空间观念的具体表征
对标空间观念的具体行为变现形式,在综合与实践领域里寻找到了两个与之培养目标一致的主题活动,见下表。
载体
对象
行为表现
作用
我的教室和寻找宝藏
位置关系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与距离想象并表达物体位置关系和运动变化
帮助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与结构,为空间想象力的形成奠定经验基础
校园平面图
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
实际物体与几何图形可逆转化、会用多种形式想象并表达物体位置关系和运动变化
经过梳理分析,笔者发现三个主题活动主要研究的是空间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关系,主要通过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感知并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行为表征以此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综合与实践之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解读
(1)解读核心词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022版义教数学课程标准描述:
应用意识主要是指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与规律,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能感悟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初步了解数学作为一种通用的科学语言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应用意识有助于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发展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主动尝试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科学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初步学会通过具体的实例,运用归纳和类比发现数学关系与规律,提出数学命题与猜想,并加以验证;勇于探索一些开放性、非常规的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创新意识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2)主核心素养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具体表征
载体
行为表现
作用
数学连环画
能简单整理学过的数学知识,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记录自己的经历;能结合生活经验或者通过查阅资料,编写含有数学知识的小故事;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连环画中数学知识的意义及蕴含的数量关系,能理解他人数学连环画中的数学信息及关系,学会数学化的表达与交流。
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化的表达,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简单以应用与创新。
体育中的数学
能结合自己的兴趣,确定所要研究的关于体育的内容与范围;会查找相关资料,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能与他人交流合作,运用数学或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能积极参与小组间的交流,说明自己小组的问题解决过程,理解其他小组所解决的问题和问题解决的思路;感悟数学在体育中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帮助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发展实践能力。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营养午餐
在对人体营养需求和食物营养物质的调查研究中,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用扇形统计图整理调查结果,分析如何实现营养均衡;经历一周营养午餐食谱的设计过程,感悟在实际情境中方案的形成过程;形成重视调查研究、合理设计规划的科学态度。
水是生命之源
能合作设计生活中用水情况的调查方案,并展开调查,在调查中进一步优化方案;会查找与淡水资源相关的资料,从资料和实地走访中筛选需要的信息,提出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应用意识;根据问题解决中的发现和收获,制订节水方案,尝试设计节水工具或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在问题解决中加深对水资源保护等社会问题的关注与理解。
二、新课标综合与实践怎么教?
22版课标相较11版课标在教学内容所属领域方面最显而易见变化是将原数与代数——常见的量的单元知识直接放在了综合与实践领域里,原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作为单独单元进行知识教学的内容,尽管归属变了,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摒弃具有核心价值的东西,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的同时,设定体现主核心素养、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四基四能关系、体现主核心素养整体性与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与核心素养的关联;丰富教学方式,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
1、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指向核心素养的落地
首先,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每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作用,要注重建立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
其次,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四基四能的关系,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是对四基四能教学目标的继承和发展。四基四能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核心素养对四基四能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
最后,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体现整体性和阶段性要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不同学段的主要表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全面分析主题、单元和课时的特征,基于主题、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围绕单元目标细化具体课时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在实现知识进阶的同时,体现核心素养的进阶。
2、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与核心素养的关联
首先,教学内容是落实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一方面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了解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意图;另一方面强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关注数学概念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从数学概念、原理及法则之间的联系出发,建立起有意义的知识结构。通过合适的主题整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核心素养。例如,主培养核心素养量感的六个主题活动(欢乐购物街、时间在哪里、身体上的尺子、年月日的秘密、曹冲称象的故事、度量衡的故事),在引导学生理解人民币、时间、长度、重量单位意义的同时,理解人民币、时间、长度、重量单位基于计量单位表达的一致性。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还要注重内容主线与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联。例如,第一学段以我的教室为主题活动要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在第二学段以寻找宝藏为主题活动要求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了解几点钟方向,会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发展空间观念。
3、丰富教学方式,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
首先,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其次,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最后,注重创设真实情境、情境的素材的育人功能以及情境的多样化,更要重视在真实情境中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合理问题,亦或者引导学生提出合理问题。
4、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的教学侧重点
此外,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以真实问题为载体,适当采取主题活动或项目学习的方式呈现,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品质。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应该关注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评价三方面的测重点。
主题活动
项目学习
教学目标
是跨学科背景下的数学内容学习,其目标是引导学生在跨学科背景下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概念、关系和规律,帮助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实践精神。
以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为主,其目标是引导学生发现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要素,用数学的思维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发现规律,培养模型观念,经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活动
要设计出完整可行的活动方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或制作教具的形式,展示跨学科主题的背景;参考学生个人经验和已有知识积累,从解决问题需要出发,明确所学数学知识与技能,提出相应学习任务,确定学习活动形式,明确学习成果的形式和要求等。
涉及的问题主要是现实世界中具有开放性的问题,问题解决需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要引导学生提出合理假设、预测结果、选择合理的数学方法,对用数学模型表达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有清晰的认识,并利用真实情境检验模型、修正模型,形成物化成果,包括项目产品、小论文或研究报告等。
教学评价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对现实情境与数学表达之间关系的把握;学习活动中操作、思考、交流、创意等方面的表现;学习过程中的作品、报告等物化成果的评价。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真实情境中问题的理解,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适切性,结果预测的合理性,关注解决问题的实施方案,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交流与创意表现;项目研究成果的质量。
网站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拥有所有权,请认真核实,谨慎使用,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