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风生(“金宝夜话”谈笑风生)

圈圈笔记 67

来源:老兵e家微信公众号

2017年9月2日凌晨,开国少将、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100岁。今年年初,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向守志曾接受军报记者的采访,通过回忆他经历过的两次军队改革,谈当下如何走好改革强军之路。

人物小传:向守志,四川省宣汉县人,1917年11月28日生,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曾任团长,旅长,师长兼政治委员,志愿军师长,军参谋长,第十五军军长,炮兵技术学院院长,炮兵副司令员,原第二炮兵、原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隆冬时节,层林尽染。在江苏省南京市颐和路老干部活动中心,记者见到了正在挥毫泼墨的百岁老红军、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谈起正在进行的军队改革,向老讲起两件往事。

向老回忆,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我党为促成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陕甘宁地区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当时,向老刚离开庆阳红军步兵学校分到第129师任副连长,正好赶上师里换发国民党的新军装。对于换装,许多人想不通,不愿意执行。

我当时想,自己是红军步兵学校培养出来的干部,应该有更高眼光,要坚信党中央、毛主席的决策是正确的,只有胸怀大局听指挥,才能团结一致打跑‘小鬼子’。向老还记得他大声对全连战友说,对红军军帽上闪闪发光的红星,我们要铭记在心,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坚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正确,三大纪律的第一条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换装的事,我们一定要按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办!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同意,顺利地换了装。说到这里,向老欣慰地笑了。

民族生死存亡面前要顾大局,个人利益得失面前也要讲大局。向老回忆起另一件往事,1955年我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矛盾比较突出。我当时所在的15军,军长、政委是明确的正军职,授少将军衔。我虽然年轻,但是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也授少将军衔。可其他3位副军长加上副政委和政治部主任,共5位副军职只能授一个少将军衔。有人没评上很失落,但谁也没有找组织讨说法。当时,同步展开执行的还有军官服役条例。不少同志因超龄、伤病、家庭困难等原因,考虑个人去留比较多。但我找他们谈心时,绝大多数同志表示,一定无条件服从组织决定。那一年,15军共安排2500余名干部复员转业,基本做到了‘走者愉快,留者安心’。

向老,您对我军正在进行的改革有什么建议?‘脖子以下’的改革已经开始,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具体部队和个人利益。但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希望大家以大局为重,坚决做到服从命令听指挥,组织让留就高兴地留,组织让走就痛快地走。向老回答。

本文原刊发于解放军报《老兵天地》专版

作者:代烽 杨康

将军,一路走好!

——军报记者追忆百岁老将军向守志

9月2日凌晨,接到南京一位朋友电话:向守志将军走了。我说:去年11月底我见他,他还是那样谈笑风生啊?

放下电话,最后一次拜访将军的情形历历在目。那天是他过百岁诞辰,前去看望的人很多。将军在人群里看到我,招呼我到跟前,向大家介绍,我们是老朋友了。

是啊!我和将军结识15年。期间,曾多次登门拜访,与他结为忘年交。

将军是个孝子。他出身很苦,16岁就参加了红军。参加红军的头一天,母亲为他赶做了一双粗布袜套,打了一双草鞋,为他送行。这双粗布袜套和草鞋,他一直舍不得穿,直到爬雪山过草地才拿出来应急。他与母亲一别,从此天各一方,音信全无。直到1990年,他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回到阔别50多年的故乡,才从乡亲们的口中得知母亲在战争年代早已病逝。他和老伴含泪沿途采集了一大把山花翠柏,轻轻放在母亲的墓前,寄托哀思。

将军戎马一生,战功赫赫。抗战初期,他任129师771团2营机枪连连长,率部参加神头岭伏击战。此役,我军毙伤俘日军1500余人。1950年3月,他任第二野战军44师师长,率部参加西昌战役,是为解放军在祖国大陆对国民党的最后一仗。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将军麾下涌现出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这些传奇经历,我采写成多篇稿件,在《解放军报》发表。

再后来,将军任我军原第二炮兵首任司令员,是共和国导弹部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我曾在《传记文学》发表长篇专访《大漠弯弓射天狼》,讲的就是他在那个艰苦岁月的故事,《新华文摘》全文转发。

将军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始终不渝地关心国家大事,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人们赞誉他晚霞红似火。

如今,一代名将离开他挚爱的事业和人们,与世长辞。愿将军天堂一路走好。

本文原刊发于中国军网

作者:卜金宝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