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派出了一大批学生赴苏联留学,主要以理工科为主。当时,苏联大学的学制是五年,考试全部是口试,五年中四十多门课程百分之百是口试。中国留学生对这种考试方式很不适应,在一二年级考试时真是紧张万分,四五年级时就已习以为常了。
中国留学生在苏联入大学时,每人都给了一本记分册,每门课的考试都由一位老师主持,考完当场给分,将分数记入记分册,老师签字。考试都有考签,每个考签上3道题。一个班的学生近30人,老师准备30个考签,每个学生抽一个。这30个考签90道题,就把这门课的全部主要内容概括进去了。
学生都知道每个考签上是什么题,但就是不知道自己抽到哪个考签。口试对那些学习比较好的人,根本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苏联当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不用功的,考试临时抱佛脚,所以他们一到考试的时候就比较惊慌了。
于是,每次碰上口试,他们就把学习好点学生的和中国留学生推到前面。这样每个同学考完出来,他们都赶紧问考过的内容,然后专心突击剩下为数不多的未考过的考题。他们突击一下,准备准备,还是能够通过考试的。这是他们对付考试的方法。
有些老师特别严厉,给分很紧,学生很是害怕。有一次,一个苏联学生回答完了,老师神情严肃地在记分册上记下分数后,就把记分册扔到地上。学生捡起后吓得哭起来,出教室后,哭着说这下完蛋了。可是打开记分册一看,给的居然是5分。
当时,苏联教授对中国学生还是比较照顾的。他们看你懂得基本的原理,不是完全一问三不知,基本上就不会过于难为。而中国学生大部分学习都很用功,应付这些考试本来也不在话下。
好在抽完签后有20分钟准备时间,有时老师还照顾中国学生,问是否要多准备些时间。如果答的基本差不多,老师对中国学生就不再问了。很多学生就怕老师提问,一提问心里就慌,更答不出来了。
学法律的中国留学生江华拿到考题之后,准备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写一个提纲,然后按照书上的基本内容回答一下。有时候,老师甚至不等你答完,就说:行了行了,走吧走吧。
所以,在苏联的中国留学生只要稍微认真学习,老师都会让及格。应该说,口试是一种很独特的考试方法,它绝不可能作弊,但可能取巧。老师面对面向学生问问题,可以掌握学生真实水平,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江华对这种口试很赞赏,它对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网站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拥有所有权,请认真核实,谨慎使用,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