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濞(刘濞兵强马壮,富甲天下)

圈圈笔记 46

西汉王朝建立后内忧外患,外有匈奴人的威胁,内部则派系林立,有抱团的功臣集团,有野心勃勃的异姓诸侯,有实力强大的外戚,及后来取代异姓诸侯的宗室。刘邦和吕雉,摆平了异姓诸侯,非刘氏者不能为王。但随着宗室诸侯的日益做大,他们对中央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到了汉景帝时期,已经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

汉景帝刘启继位后,采纳晁错的建议,开始推行削藩,削藩令一出,诸侯们一片哗然,其中吴王刘濞反应最为强烈,因为他早就在等待这个机会,不仅是为儿子报仇,也是为了和汉景帝刘启争天下。

刘濞的性格:善战之将,桀骜不驯。

吴王濞,高帝兄仲之子也。高帝立仲为代王。匈奴攻代,仲不能坚守,弃国间行,走雒阳,自归,天子不忍致法,废为合阳侯。——《汉书》

刘濞,是刘邦哥哥刘仲之子,当初刘邦立自己的哥哥为代王,匈奴攻击代地,刘仲不能坚守,就弃国逃跑。刘邦不忍心处置他的兄长,便废其为何阳侯。而刘濞就是刘仲之子,他和他的父亲截然不同。

子濞,封为沛侯。黥布反,高祖自将往诛之。濞年二十,以骑将从破布军。——《汉书》

刘濞最初被封为沛侯,在英布叛乱时,刘邦带刘濞前往讨伐,那年刘濞二十岁,以骑将的身份,攻破了英布的部队。可见与父亲的软弱无能相比,刘濞有勇有谋,深得刘邦的信任。

荆王刘贾为布所杀,无后。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填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汉书》

因为荆王刘贾被英布所杀,他没有儿子继承王位。刘邦很担心吴地民风彪悍,没有一个精明强干的宗室去镇守,恐怕后会生乱。刘邦的儿子又都年纪又小,没法在那里主持大局,于是立刘濞为吴王。吴国有三郡五十三座城池,属于诸侯国里十分富庶的地区。

已拜受印,高祖召濞相之,曰:若状有反相。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汉书》

相传刘邦封了刘濞为吴王后,在召见他的时候为他相面,发现刘濞面上有反相,但君无戏言,又不好立刻反悔。于是拍着刘濞的后背说:五十年后,东南可能有叛乱发生,你我是同宗同族,天下刘氏一家,你切勿妄自尊大,犯上作乱!刘濞叩头道:陛下,臣不敢!在我看来,倒不是刘邦能掐会算,他只是认为自己的这个侄子十分彪悍,而吴地又富庶,时间长了难免会生出犯上作乱的念头,提前给他打个预防针而已。

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吴有豫章郡铜山,即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汉书》

刘邦去世后,到了吕后和孝惠帝刘盈的时候,因为天下初定,郡国诸侯们都各自为政安抚其民。吴王刘濞所处的吴国有矿有盐,还没有赋税,因此,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在刘濞的眼里,孝惠帝刘盈不过是个窝囊废,吕后倒是很有本事,因此早不敢轻举妄动。

刘濞与刘启:有杀子之仇,被汉文帝用敬老之杖安抚。

平定诸吕之乱,吴王刘濞想从中渔利,不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后是代王刘恒继承大统。吴王刘濞从心底里看不上刘恒,但因有陈平、周勃等老臣的辅佐,他还是不敢妄动。

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汉书》

汉文帝的时候,吴国的太子进京朝见。朝见结束后,吴国太子和太子刘启下棋,因为吴国太子和刘濞性格十分相似,素来娇惯成性不能让人,为了一步棋,和太子刘启争执起来。太子刘启也是从来没吃过亏的主,哪受过这样的气,于是提起棋盘就把吴国太子给砸死了。

于是遣其丧归葬吴。吴王愠曰: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是怨望,稍失籓臣礼,称疾不朝。——《汉书》

吴国太子的棺木被送回了吴国,吴王刘濞大怒道:天下刘氏同宗同族,既然是在长安死就在长安安葬好了,何必还要送回来呢!安排人送回了长安安葬。从这个时候,吴王刘濞坚定了造反的念头,也不再进京朝拜,每次汉文帝传召的时候,他都说自己有病,无法到京师去。

京师知其以子故,验问实不病,诸吴使来,辄系责治之。吴王恐,所谋滋甚。……于是天子皆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谋亦益解。——《汉书》

一两次得病可以,每次都得病,这让人无法相信。于是汉文帝去责问吴国的往来使者,这些人尽管是吴王刘濞的人,但也是大汉的臣子,因此,吴王刘濞装病不朝的事情暴露了。于是刘濞进一步加紧了自己造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果继续任其发展下去,恐怕七王之乱就要提前上演。

这时吴国的一位使者对汉文帝说了一番话,他说:水至清则无鱼,有很多事情弄得太明白了反而不好,对于吴王刘濞这样的人,你逼得太紧,他反而会发作,还不如睁一只眼闭一眼,对他礼遇有加,让他心中有愧,就无法作乱!吴国使者的意思很明确,中央如果继续追责下去,恐怕就会把吴王刘濞逼反,还不如采取安抚的办法,体谅他这个有丧子之痛的老父亲的心情。汉文帝采纳了这一建议,赐予吴王刘濞手杖,并告诉他说你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以后就不要来朝中参拜了。

削藩:联络诸王,清君侧,诛晁错。

三年冬,楚王来朝,错因言楚王戊往年为薄太后服,私奸服舍,请诛之。诏赦,削东海郡。及前二年,赵王有罪,削其常山郡。胶西王卬以卖爵事有奸,削其六县。——《汉书》

晁错的削藩没有,最开始是从楚王开始的,他说楚王在薄太后去世时,行为不检点,按律当斩。汉景帝下诏书赦免了楚王,但把楚国东海郡划给了中央政府。一年后判处赵王有罪,把赵国的常山郡收归中央。此后,又说胶西王卬有买官卖官之事,削夺了他的六个县。削藩开始的一帆风顺,让晁错和景帝都误判了整个局势的发展。

汉廷臣方议削吴,吴王恐削地无已,因欲发谋举事。——《汉书》

接下来就该对吴国下手了,吴王刘濞害怕封地被削,便开始造反准备工作,但以一国之力对天下,恐怕很难成事,于是他要寻找一些合作伙伴。

诸侯之中大多是些无能之辈,吴王认为只有胶西王好斗勇,诸侯们都敬畏他,于是被派出自己的中大夫应高去游说,并与胶西王约定,成功之后共分天下。

归报吴王,犹恐其不果,乃身自为使者,至胶西面约之。——《汉书》

应高回报刘濞,说胶西王答应了,但毕竟这件事事关重大,刘濞于是亲自作为使者前往胶西,与胶西王当面订下盟约。

王不听,遂发使约齐、菑川、胶东、济南,皆许诺。诸侯既新削罚,震恐,多怨错。——《汉书》

吴王刘濞找胶西王结盟,是希望他联络山东诸国作乱,这样一来,就可以和自己遥相呼应。诸侯们本来就是削藩这件事十分的痛恨,对晁错恨之入骨,因此当胶西王联络他们的时候,他们纷纷响应。但响应归响应,谁都不想第一个跳出来。

及削吴会稽、豫章郡书至,则吴王先起兵,诛汉吏二千石以下。——《汉书》

敢为天下先的还是吴王刘濞,当汉景帝的使者拿着诏书来到吴地的时候,刘濞早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没等使者开口,吴王刘濞就开口了,是不是要削了我的会稽、豫章郡,你不用说了,吴国的封地是高祖皇帝给我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剥夺!使者继续说:吴王刘濞接旨!接旨,别做梦了,我吴王刘濞反了,就用你们的头来给我祭旗吧!

随后吴王发布了反书,但在这封反书里,他并没有提自己要反对汉景帝,而是说皇帝是因为受到了奸臣的蛊惑,才对宗室抡起了屠刀,而这个奸臣就是汉景帝身侧的晁错,他们被迫发兵,并不是要推翻汉景帝,而是要诛杀晁错这样的奸臣,替国家除害!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正确,你说我造反查无实据,我不过是想帮你清除奸臣而已。

七国之发也,吴王悉其士卒,下令国中曰: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将。少子年十四,亦为士卒先。诸年上与寡人同,下与少子等,皆发!二十余万人。南使闽、东越,闽、东越亦发兵从。——《汉书》

这次起兵,吴王刘濞是孤注一掷,他下令在吴国全国境内征兵,并说:我今年已经六十二岁了,还要做将军出征,我的小儿子只有十四岁,也要身先士卒。因此国内凡与我的年龄相同,比我小儿子年龄大了都要参军!于是在吴国内征集了二十余万人,并且派遣使者到闽越、东越等国,让他们也发兵相从。

大战:太尉周亚夫的计谋,吴王刘濞的偏执。

七国反书闻,天子乃遣太尉条侯周亚夫将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遣曲周侯郦寄击赵,将军栾布击齐,大将军窦婴屯荥阳监齐、赵兵。——《汉书》

汉景帝不傻,他不相信杀了晁错,吴王刘濞就一定能退兵。因此,诛晁错是必然的选项,但部队也一定要安排上。太尉周亚夫率领三十六位将军,去正面迎击吴楚叛军,派曲周侯郦寄去迎击赵国的部队,派将军栾步到齐国去,而大将军窦婴则坐镇荥阳,监控齐、赵两地的动态。

条侯将乘六乘传,会兵荥阳。至雒阳,见剧孟,喜曰:七国反,吾乘传至此,不自意全。又以为诸侯已得剧孟,孟今无动,吾据荥阳,荥阳以东无足忧者。——《汉书》

条侯周亚夫,乘坐由六匹马拉的战车前线去,在雒阳见到了剧孟。周亚夫不仅高兴的说:七国谋反,我乘车可以顺利到达此地,这是我意想不到的事情。我又以为他们已经得到了剧孟大侠的帮助,而剧孟大侠如今站在了我的一边,如今我据守荥阳,荥阳以东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至淮阳,向故父绛侯客邓都尉曰:策安出?客曰:吴兵锐甚,难与争锋。楚兵轻,不能久。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引兵东北壁昌邑,以梁委吴,吴必尽锐攻之。将军深沟高垒,使轻兵绝淮泗口,塞吴饷道。使吴、梁相敝而粮食竭,乃以全制其极,破吴必矣。条侯曰:善。从其策,遂坚壁昌邑南,轻兵绝吴饷道。——《汉书》

到了淮阳后,周亚夫向父亲的门客邓都尉问策,邓都尉说:太尉,如今吴国兵将势头正盛,不可与之争锋,而楚军轻挑必不能持久,我为将军谋划,把正面战场留给梁王。吴楚叛军必尽遣精锐攻之,而我军则加固壁垒防守,并派出精锐骑兵去阻塞吴楚叛军的粮道,这样的话,时间一久了,其不战自破!周亚夫听从了邓都尉的建议,派骑兵断绝了吴楚叛军的粮道。

在周亚夫要断绝吴楚叛军粮道时,吴王刘濞手下,也有很多大将为他出谋划策,但刘濞并没采纳他们的建议,直接导致了自己的败局。

田禄伯曰:兵屯聚而西,无它奇道,难以立功。臣愿得五万人,别循江、淮而上,收淮南、长沙,入武关,与大王会,此亦一奇也。——《汉书》

将军田禄伯在开战初期就建议,要分进合击。他说:我们的部队都屯聚往西面进攻,又没有其他的奇兵,是难以获得成功的。请陛下给我五万人,我沿着循江进兵,收淮南、长沙,入武关,与大王汇合,这是一路奇兵!

吴王太子谏曰:王以反为名,此兵难以藉人,人亦且反王,奈何?且擅兵而别,多它利害,徒自损耳。吴王即不许田禄伯。——《汉书》

但刘濞的儿子反对说:父亲您是造反的,兵将一定要控制在自己手里,怎么能让他人掌控呢?如果你把部队交给这个姓田的,他作乱我们怎么办?刘濞因此没有同意田禄伯的建议。用人莫疑,疑人莫用,刘濞不能信用将校,败局初现。

吴少将桓将军说王曰:吴多步兵,步兵利险;汉多车骑,车骑利平地。愿大王所过城不下,直去,疾西据雒阳武库,食敖仓粟,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虽无入关,天下固已定矣。大王徐行,留下城邑,汉军车骑至,驰入梁、楚之郊,事败矣。——《汉书》

在战争进行中,桓将军建议说:吴国多步兵,步兵利于攻险,而汉军以骑兵为主,利于平原作战。因此,我们在攻击的时候,路过的城池不要全部占取,我们要尽快占据雒阳武库,然后占领敖仓,这样就既拥有了天下的兵器、又有了粮食,居山河之险,便可号令诸侯,虽然没有进入函谷关,但天下大局可定!如果等到汉军的援兵过来,他们的骑兵在平原上,有机动的优势,我们的败局就会出现!

吴王问吴老将,老将曰:此年少推锋可耳,安知大虑!于是王不用桓将军计。——《汉书》

刘濞问吴国的老将们,老将们怕桓将军占了头功,便说:陛下,这是年轻将军粗浅的见识,他怎么知道全局呢!刘濞相信老将军们的见识,因此,并不采用桓将军的计谋。

覆灭:吴王刘濞失败的五个原因。

吴王刘濞,手下能人众多,吴军兵强马壮,汉军难与争锋。梁王刘武本来想阻击一下,结果两战两败,只好退到梁国的都城固守。如果不是有韩安国辅佐,恐怕梁国都城早就被吴军攻陷,但最终吴王刘濞却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主要以下几点。第一,经过文景之治,百姓追求和平,没人想打仗,也不愿意打仗。因此,吴王刘濞起兵,与民心相背;第二,七王互相猜忌,不能真正团结在一起,这就导致组织涣散,不能形成合力;第三,刘濞不能信任自己的将帅,而只信任和自己亲近的人,导致贻误战机;第四,太尉周亚夫断掉了吴军的粮道,使其不战自乱;第五,梁王刘武在梁地,阻击了吴楚叛军前进的步伐,令其锐气尽失。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