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3月,会泽县大桥乡念湖,红色海棠花正静静地等待怒放之时。
此时的黑颈鹤正忙着聚群,鸣叫着等待回归繁殖地的日子。
又是一个冬去春来,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的工作人员冬季护鹤刚喘过一口气,又开始忙着食物源建设。
经过多年的保护,位于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念湖,正在成为冬春护鹤,夏秋观花人与鹤同生存共发展的绿色生态之地,成为人们护鹤赏花的好地方。
黑颈鹤数量成倍增长
一份资料显示,黑颈鹤已成为我国9种鹤类中唯一种群增长的鹤类,2020年还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从易危等级降为近危,摘掉了受威胁物种的帽子。
一份调查显示,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来到会泽保护区越冬的黑颈鹤达到1332只,比2011年记录的485只增长了近3倍。
这说明生态保护见效了,保护区工作人员激动地说。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走出了一条护鹤之路。
1990年,会泽建立县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1994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是曲靖市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9年,机构规格从正科级升格为正处级。
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鹤力度不断加强。2020年成立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回法庭和大桥派出所保护区警务室,2021年,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回检察室正式挂牌成立,为保护区建立起一道法治保障。
春来赏花正当时。
扩大横向联系,与云南昭通大山包、贵州草海、四川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扎龙丹顶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隆宝滩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结为友好单位,共享相关科研成果,交流管护经验。
提升保护意识,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活动,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使广大群众的思想由不敢向不想伤害野生动物转变,营造大保护的法治氛围。
开启管护新模式。每到越冬期黑颈鹤到来之后,前来观鹤的外来访客有5万余人。保护区通过自愿申请登记方式,将访客身份转变为护鹤科考志愿者身份,将观拍行为转变为护鹤科考行为,在管理所的管理和引导下,按照规定的护鹤科考线路,有序进入保护区进行护鹤科考,有效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和对黑颈鹤的惊扰,解决了游的组织化问题,推进保护区规范化管理。
提高社区共管水平。采取区地联合、区校联合、军(警)地共建等方式,开展社区共建共管工作。将保护区涉及的8个行政村三委班子成员32人纳为公益护鹤员,将80名护鹤员纳入县人武部基干民兵管理,示范引导保护区居民自觉参与,共建惠民保护区。
人退鹤进和谐发展
人退鹤进,为黑颈鹤等候鸟提供更多的栖息地。
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在保护区周围构建起湿地和滩涂,有利于水鸟的生存。
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在保护区周围租地,种植桃花、樱花、油菜花、向日葵等花卉,装点着念湖周围的田野。黑颈鹤离开时,人们在花海中徜徉,等待着黑颈鹤再次到来。
为了让到保护区越冬的候鸟由吃得饱向吃得好提升,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采用市场化参与的方式建设食物源科研基地1000亩,试验示范种植燕麦、蔓菁、菜籽等黑颈鹤喜食的作物,还建成有鱼、有虾、有粮、有花的涵盖多种动植物的食物源基地,让黑颈鹤的专有粮仓储备满满,还做到营养均衡化。
管护局在保护区内流转土地350余亩,示范种植荞麦等无膜小杂粮,引领保护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念湖黑颈鹤。
黑颈鹤栖息于海拔2500米至5000米的高原草甸、河谷沼泽和芦苇沼泽,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衍在高原的鹤。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重要的越冬地,这里人与鹤的距离最近,人与鹤相亲的情景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为了让来保护区的人们都成为护鹤爱鹤的志愿者,保护区宣教中心成为集宣教、志愿者发展服务、生物多样性展示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场所。这里建设了二维码导航、自然教育基地、语音解说导览系统、手绘地图、黑颈鹤网上博物馆,还有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出入保护区信息化实名登记及测温系统等设施设备。
念湖,一念之水,相思成湖。念湖已成为品牌;黑颈鹤,已成为名片;冬春护鹤,夏秋观花,正在吸引更多的人来会泽体验乡村生态旅游。
吃的本土化,住的边缘化、行的定时化、游的组织化、购的特色化、娱靠鹤文化六要素,推动念湖乡村向全域旅游方向迈进。
如今,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的工作人员正忙活着,他们新增种植魔芋套植黑麦草30亩,种植向日葵20亩、油菜10亩、百合10亩。现在已经完成油菜、百合播种……待花开时节,念湖将成为人们护鹤赏花的好地方。
曲靖日报记者 邱华 通讯员 陈南英
网站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拥有所有权,请认真核实,谨慎使用,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