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作品(米开朗基罗成名作品)

圈圈笔记 71

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他的雕塑作品在数百年内举世无双。

他成名于作品《圣殇》(也被称为《哀悼基督》),而他离世前最后一个作品也是《圣殇》。

他的一生共做过4幅《圣殇》,认真细品其中滋味可以看到除了看到作品,还能品味出作者从成长到衰老直至死亡前的心态。

第一幅成名之作当时米开朗基罗24岁,正是意气风发的风少年。

作品细致精美致极。

圣母怀抱耶稣。圣母衣裙的褶皱清晰可见。胸前衣带上的字母是老米的名字。

耶稣的卷发,胡须都细致入微。脸庞安详。是不是有点小帅哥的感觉。

整个作品让人感觉到的是华丽精美,安详圣洁。有少许的悲痛,也许是作者为了表达耶稣死亡是他自己预言的结果,得到了超脱,所以更多的是圣洁。

也可能作者当时不过是一个年轻人对生死并没有多深的感悟,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第二幅是在米开朗基罗大概70多岁的时候创作的。

有四个人物,耶稣身后是将他从十字架取下的人,耶稣的左手是圣母,右手扶着他右腿的是抹大拉的玛利亚。

这一幅雕塑看形体耶稣体格较大,左右搀扶女士明显体型小得多,感觉不足以扶住他。或许耶稣还有一丝生机,但也在迅速的流逝。

另外,身后人体型高大,脸庞清晰,这位的脸庞是米开朗基罗自己的容貌。也许他此刻年老体衰,感觉到自己的生命之火渐渐微弱,借由这幅作品他看着耶稣生命之火渐熄,感同身受。

作品已没有过多精美的衣裙和面容的雕琢。

第三幅作品米开朗基罗已经80多岁了

这时旁观的老米也不见了身影,只剩下圣母和抹大拉。

耶稣的生机已经完全消失。看左右的女士使尽全力才能勉强扶住他不至于倒下。注意耶稣的右臂和右手较为巨大,这是雕塑家的特征。也许作者用自己代表将要离世的耶稣。人物形象更趋模糊。

第四幅作品据说直至老米离世的前几天他还在雕琢。

这一幅只剩下了两个人。耶稣和身后扶着他的人。

人物形象基本是模糊不清。

大多数人都认为身后是圣母。

这件作品比较有意思的是:耶稣的的腿部没有呈现第二和第三幅的无力下垂感。反而好像有微弱的力量支撑。

后面扶着他的人手是放在耶稣肩头。不像是扶耶稣,更像是耶稣背着身后人。

根据《圣经》中说,耶稣后来复活了,升入了天堂。

将第2、3、4幅作品连起来理解就是:

2、耶稣下了十字架,即将死去;

3、耶稣死去;

4、耶稣复活升入天堂。

这个作品有几点都符合升天场景:

1、耶稣腿型;

2、作品人物脸庞一片模糊,升入天堂不都是这样,圣光照耀下世人是看不清圣人的脸的。

所以,这最后一幅《圣殇》,更像是一场复活。

至于背着的人,笔者认为米开朗基罗希望是他自己,当一个人真的面临死亡时,他是真的希望能够跟着他的主一起复活,要不脸庞搞这么模糊干啥?

他不想让人看出他的本意!

以上纯属猜测,毕竟看一个艺术作品,一百个人可能会有一百种理解。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见解。

还有一个奇怪的事,米开朗基罗后期的作品远没有早期的精美。

是他体力不支了?

是他成名以后骄傲了?

还是他追求精美到了极致,已经无法突破自己,想另辟蹊径?

米开朗基罗在二十几岁就已站到了精美的顶峰,拔剑四顾人茫茫,无敌是多么的寂寞。改走印象派吧。

就好像毕加索说:我年轻的时候能画的很精美,到我老了我想像小孩那样画画。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