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射日的读后感(女娲造人读后感50字)

圈圈笔记 60

一、新课导入

1.回忆读过的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逐日⋯⋯

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话呢?

2.神话: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通过想象进行解释的集体口头创作。这些故事并非真有其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富有梦想的形式,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神或半人半神。 二、预习检查

1.强调字音:

开辟(pì) 女娲(wā) 莽莽榛榛(zhēn)揉(róu)

掘起(jué) 澄澈(chéng chè)掺和(chān)

2.作者简介: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我国著名的神话学家。其著作《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3.学生结合旁批默读课文,尝试复述这则神话传说。

三、自学探究

㈠对比阅读

1.结合课后阅读提示,朗读《风俗通》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

①请学生说明短文大意;

②如果以《风俗通》为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文章,题目为《女娲造人》,应当着重写哪部分?为什么?

③袁珂写的《女娲造人》与《风俗通》相比,补充了哪些内容?

对女娲造人的描述丰富了许多,具体有:

女娲为什么造人;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㈡神话分析

1.由标题《女娲造人》你会想到什么?

女娲为什么造人?女娲是怎样造人的?

女娲用什么造人的?女娲造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女娲造人成功了吗?女娲的形象是怎样的?

2.内容学习

①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因为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人类,不够生气蓬勃。

女娲感到非常孤独,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当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②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A揉泥造人:女娲先是用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捏成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两,放到地面时,泥捏的小家伙便活了起来,女娲给他取名为人。

B挥藤洒泥造人:女娲工作到疲倦不堪,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小人儿。藤条不停地挥洒,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C男女婚配:最终,为了让人类能绵延不绝,女蜗把人分为男女,让他们自我去创造后代,至此,人类就世代延续下来了。

③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女娲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娲为妈妈,他们的身体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一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他们分为男女,可以自我创造后代。

㈢形象探究: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女娲的形象。

女娲是一个人性化的神。

1.女娲的神性:神通广阔

神话中的主人公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阔的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

文中表现: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一般无二。

2.女娲的人性:勤劳聪明、有爱心、有创造力

女娲虽有伟大的神力,可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在造人的过程中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像母亲一般勤劳忙碌,有人的情感心态,人的智慧和生活体验。

文中表现: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四、学生小结

1.内容小结:作者采用大胆新奇的想象,使女娲造人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了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2.讨论延伸:女娲亲手捏的泥人是富贵者,甩泥成人的是穷苦平庸者,说明了什么?(这是统治阶级欺骗人民的话语)

五、布置作业

1、发挥联想与想象续写句子:

①牵牛花开放啦,......

②早上翻开窗户,哇......

③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2、想象桌椅之间的一场对话,字数200字以内。

这篇神话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因此在学习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想象的写作手法上,让学生在分析想象中感知神话的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要充分利用阅读提示和旁批,本文学习时引导学生将预习提示中的《风俗通》与《女娲造人》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体会想象在扩写文章中的妙用。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