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月琴生平简介(廖月琴:鼓浪屿美人)

圈圈笔记 106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没人能替代,有一种情伴随终生,它就是母爱、亲情。母亲十月怀胎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给了我们最珍贵的生命。

而当母亲离开的那一刻,我们却无能挽留,这也成了每个人心中抹不去的痛。谈及母亲,抗疫英雄钟南山仍旧还在感叹。

人生充满了精彩,生活洒尽了无奈。钟南山作为今天非典、新冠抗疫的领军人物,作为一名医生,能登上世界知名的舞台,可称光宗耀祖的典范。

他用精湛的医术和炽热的赤子之心做到了护国民之安全,生命之保障。55年前,他也想用自己的力量护母亲周全,可当时的他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至爱的亲人被迫害,跳海身亡而无能为力。空留终生遗憾。

他的母亲出身在鼓浪屿的廖氏家族,名叫廖月琴,廖家可称鼓浪屿上个世纪的第一豪门。廖月琴1911年出生,排行老二。

优越的家庭背景给了她良好的受教育机会,她在家乡的女校毕业后,这位廖家千金却出人意料地报考了北京的协和医院护理专业。

一个药材商家的孩子学医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可作为一个名门望族之后却自愿去侍候人,确实让老辈感到匪夷所思。

因为,在老人的思想意识中:当时只有穷苦人家的孩子做伺候人的事似乎才理所当然地与他们的身份、地位相匹配。她这个本该养尊处优的豪门千金抛头露面伺候人是一种丢脸的事。

他们一致反对廖月琴学护理,因此,惹得父亲平生第一次冲她发脾气。但深受新思想洗礼的廖月琴,没有因为众人的反对而屈从。她要忠于自己的内心,走自己的路。她不想让别人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性格执拗的廖月琴,自从走进了护理班就无怨无悔,用辛勤和不懈在理想的道路上坚定的行进。功夫不负有心人,百般辛苦终于迎来了美好的春天。在那名媛助力的时代,她竟修成了一代名医。

一身傲骨的廖氏名媛,依靠她俊美的身姿、贵族的气质很快让她成了学校众口一提的谈论焦点。男同学们也争相过来讨好她,但眼前的跳梁小丑却一个也没入她的法眼。

于是,她就把精力都用在了学医上。后来,她遇到同学医的钟世藩。她被钟世藩刻苦、上进的精神所吸引,甚至连她自己都没想到,她的一个决定,让她不仅实现了理想,还收获了爱情。

钟世藩出生地在夏门,家庭条件和廖月琴有天壤之别,他从小身世坎坷,小小年纪就被父母抛弃,为了生存,他只能靠给当地的大户人家做仆人,是他的勤奋好学让叔叔侧生怜悯之心,出钱供他读书。

他很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在和协会学医期间,他白天除了读书还去找工作挣钱。只有晚上才是他能安静读书的黄金时间。

军阀战乱的日子里,钟世藩凭着顽强的执着,克服了重重艰难,度过了8年的学医生涯。可喜的是,他的努力不仅得到了叔叔的善待——供他读书;更欣慰的是,鼓浪屿廖氏名门的二小姐,被他征服了芳心。

后来相处的日子里,廖月琴的表现让他逐渐消除了心中的顾虑。从此,廖月琴实现了她嫁给爱情的梦想,钟世藩也幸运地收获了努力的硕果。

那一年,廖月琴才23岁。两个人婚后没有沉寂在爱河中享受生活,而是各自忙于事业。因为钟世藩当时在南京的医院工作,他们也就共同在那里生活。

一年以后,她们喜迎爱情的结晶,廖月琴给这个战火中到来的孩子,取名钟南山。希望他能和当初的钟世藩一样,克服环境的艰难,刻苦超越,成为一个国之栋梁。

然而,一家三口的甜蜜时光只延续了几个月。日本侵略者的大举进犯,让南京城笼罩在了风雨飘摇的恐怖之中。

1937年7月,侵华日军炮轰南京城。一家人被炸毀的房子掩埋在废墟中,两个大人好不容易爬了出来,可几个月的钟南山却被埋在瓦砾堆里。

廖月琴慌了,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何况廖月琴是个重情的人,她把孩子看得比自己的命都重要。日军的轰炸还在继续,廖月琴已全然不顾;

她一边喊着孩子的名字,一边用双手扒落着废墟的瓦砾,双手被划破变成了血糊,她感觉不到疼痛,她心里想的只有儿子。

不知是钟南山重任已定,还是廖月琴的母爱感动了上苍,正当她已神情模糊的叨念着救救孩子,不停手的掀开瓦砾堆时,发现脸已变黑,一动不动的孩子。

母爱的催化让她来不及多想,作为医生的她立马施救,直至钟南山缓过气来,她紧紧抱着大难不死的心肝宝贝。脸上的表情已看不清她是在笑还是在哭。

南京城沦陷后,幸存下来的她们,一路风餐露宿,跟随国民政府到了贵阳。钟世藩继续在医院担任儿科主任。家庭中也喜添新成员——钟黔君。

在那里,他们度过了战乱后的至暗,终于迎来了中国的解放。由于钟世藩忙于工作,两个孩子和家庭的重担,几乎全部落在了廖月琴身上,她除了教两个孩子知识,还以身作责让孩子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事。

建国后,廖月琴被安排到了广州,新创立的中山大学的肿瘤医院,作为医院的创始人,她勇挑重担,在母亲呵护下成长起来的钟南山,无法理解50多岁妈妈为何还要学习肿瘤、研究解剖的知识。

母亲告诉他:学医是来治病救人的,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全情投注,全力以赴,只有掌握了越多知识技能才能把工作做得越成功。

可惜,廖月琴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治病救人,却在55年前因不堪忍受那场声势浩大的革命折磨选择了投海轻生。

可以说,没有廖月琴当年的舍死相救,就没有今天的钟南山,没有他的言传身教,就没有当今抗疫的主心骨。

可就是这样一位心系万千民众的伟大母亲,她用爱和执着做到了治病救人的——不辱使命;把用毕生心血守护教育的国之栋梁留给了时代,留给了中国。她救了病人和孩子,最后却投海自尽,成了儿女心里永远的痛。

抗击疫情,有钟老是中国之幸;但有廖月琴这样的母亲不但是钟老之幸,也是中华民族之幸。廖月琴用毕生守护了自己的孩子,钟老现在用知识和爱心护卫着我们。中国的抗疫成功离不开钟老的贡献。但我们在感谢钟老师不要忘记这个人——廖月琴。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