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意思是不孝顺父母的事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传统解释:
1、古代释无后为无子: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是最早的《孟子》注释文献,它解释:于礼有不孝者有三事……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继承祖祀的子在古代社会指男子,就是子女并称里的子。后世长期继承他的说法。把后解释为子,是解释为某个类型的后人,所谓传宗接代。
2、现代也说成无子孙:20世纪知名学者杨伯峻《孟子译注》的翻译是:孟子说:‘不孝顺父母的事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为的是怕没有子孙,〔因为先禀告,妻就娶不成〕因此君子认为他虽没有禀告,实际上同禀告了一样。’杨的译文被其它的书采用。无子的结果是无孙,换个语词说没有子孙或无子孙,是继承赵岐说法。
原文出处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古代写法是繁体字,孟子这段话里面,现代简化字后的繁体字是後。需要注意:简化字时代的后合并了繁体字时代的後和后,常规用法就是後的用法,而古代的后与後语义根本不同。
网站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拥有所有权,请认真核实,谨慎使用,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