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肉是什么(圆肉是什么东西)

圈圈笔记 73

相传,在五代十国时期,湖北沔阳县(今仙桃市)周滩村文人周告在朝为官,每次赴宴时,总要选取最好的菜肴包好带回家孝敬父母,受人称道。于是不少贤士仿效,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风俗。后来为了携带方便,主人把肉、鱼等做成无汤汁的圆子,用荷叶包裹好以方便客人带回家去。这种用肉、鱼制成的无汤汁圆子,就是如今的仙桃蒸圆,也叫蒸肉圆或大肉圆子,是仙桃民间婚丧嫁娶、生日祝寿的酒宴上必不可少的传统菜之一。

大肉圆子是一道大菜与硬菜,也是一道非常费精力的功夫菜。手工切肉和鱼并剁碎,猪肉和鱼肉按比例搭配,一般猪肉占七成,鱼肉占三成。随后,将肉、鱼混合在盆中,加入葱姜水、生姜末、放入调味品、撒上葱花;再加入若干鸡蛋清,用手用力顺时针或逆时针(切记始终只能朝着一个方向)搅拌直至上劲(鱼、肉、调料等均匀黏合在一起),这也是大肉圆子口感的关键步骤。这也是个力气活,一般都累得搅拌的人汗流浃背、腰酸手痛。然后再用手在搅拌好的鱼、肉混合食材中扣一团起来,约小孩拳头大小,用手搓匀,并捏成圆形,用双手颠上数十次(搓与颠是为了让大肉圆子富有弹性,蒸出来后不易散开),成形后小心摆放入蒸笼格中。

点燃农家柴火灶,开始烧水,然后将蒸笼放到大铁锅上,开始大火猛蒸3小时。看着灶中的熊熊大火,沸腾翻滚的开水,白气升腾的蒸笼,所有人都在咽着唾液,满怀期待地等着开笼的时刻。

慢慢地,沁人心脾的香气开始充溢整个厨房。揭开蒸笼,热气腾腾的大肉圆子出锅。在场的人立即一人夹一个大肉圆子放入自己早已准备好的碗中进行试吃,美其名曰:咸淡生熟入时无。咬一口,肉香四溢,美妙无比,令人味蕾大开,大快朵颐,幸福指数直接爆表。

在参加民间酒宴时,大肉圆子是作为酒宴的回礼,是不能当场享用的,必须带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这是约定俗成的老规矩。因为在以前,大家都穷,每户只能有一人参加酒席,既然一家人出钱,就必须全家人也能沾光分享点酒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个习俗并流传至今。

酒宴东家会在上大肉圆子的同时,送上干净的荷叶或纸或塑料袋,让宾客将大肉圆子打包带回家,带给家人尤其是老人与小孩进行分享。这是可敬、可喜、可贵的传统风俗,是植根于江汉平原民间的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美德的直接体现。若有人刨根问底地问起吃酒席为何带会大肉圆子时,千万不要让他曲解为社会某些环节存在的回扣现象,不妨自豪地告诉他,这是传统的中华美德,是沔阳民间孝道文化弘扬与传播的一种形式。

大肉圆子,肥而不腻、可炕可煨,可蒸可煮、可炒可炖,可汤可烧,令人回味无穷。团团圆圆的大肉圆子,寓意团圆,幸福美满。希望早日神州疫散花开,大家团团圆圆。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