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什么(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什么)

圈圈笔记 101

协同百度:动物 劳动 进化

34.进化角度:人的最基本的思维

协同观点:人的行为是思维主导的,师生的协同思维主导课堂的进程。从教知识到教方法再到教思维,是教育的一种进化。知识、方法、思维的协同教学是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

人由动物进化而来,有人认为劳动和思维是人有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更准确地说人与动物的区别:人会自己制造工具;人会用语言交流。而这两者都与人进化中形成思维有关,人具有其他动物没有的两种思维能力。

制造工具需要创造新事物的想象思维;语言交流需要抽象思维。这是人最基本的两种思维方式。

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劳动创造了人。这种劳动使人的手脚功能有了分工。手从事各种劳动(包括最原始的野果采摘和狩猎),每个人的两只手都是在各自大脑的指挥下,完成自己认为应该做的工作的。劳动过程是肢体按思维要求履行职责的过程。显然,人从最初的劳动开始,就在用手外化自己的思维活动,用手劳动是思维外化的最早形式之一。思维的物质基础,内在的运算能力基础指标是脑容量,现代人是平均1350毫升,婴儿出生时才385毫升,6岁达到成人的90%,14岁基本成型。

外在的思维交流是语言表达,思维形成并外化成语言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完全是一个生物物理学过程,它并不带任何神秘色彩。人在18个月以后的喉位于喉咙的低处,14岁到位,有利于复杂发音。声波在空气中传播,从传播和接收信息的角度看,同一时间由同一人发出的语言信息,对不同的接收者都是一样的。语音器官是语言的发射天线,而人的耳朵则是语言信息的接收天线。声波使人的耳膜振动,耳膜的振动又产生神经电流,这种携带声波信息的神经电流传至大脑,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作出对声波的语言认知。这样,从现代生理学角度看,思维的接收过程也完全是一种生物物理学过程。现代社会无线电波的利用,语言传播思维又有了第二根接力棒(相对第一载体空气而言)。无线电波可将语言信息传播到世界的任何角落。语言传播将思维又向前进化了一大步。

现代脑科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思维模式,使用的大脑部位不同。这为人有多元智力观点提供了科学依据。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人的最基本的思维。6岁之前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智力水平,重点是打通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汉字的本体是象形文字,与形象思维有关,英语是拼音文字,与抽象思维有关,让孩子学习两种语言对于发展智力很有益处。有条件,应该多办一些双语幼儿园。

婴儿出生后,能辨别出生人与熟人就开始有了图像分辨智力,也就是有了形象思维,幼儿开始说话,能把图像抽象为声音符号的尝试是从喊妈妈爸爸开始的。教育就是不断丰富孩子的想象,不断把想象进行抽象。能发出猴子两个音,能认识猴子两个字,若没有形象思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看图说话、认字的心理学依据就在此。如果大山里的孩子,能看到树林里的猴群,城市里的孩子能看到公园里的猴子,有条件的家庭,能看到影像中的猴子,比起只看图片上的猴子的学习经历,对想象能力、抽象能力的发展谁更为有益?因此,教育改革应该如何进行,为什么死读书的应试教育培养不出创新人才,道理不就很清楚了吗!

14岁之前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要进行多元智力全面激发,不应该偏科。每个学科的教学,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的正是这个道理啊!

抽象是确定思考对象和明确关系术语表达事物联系的过程,可以从感性具体到理性具体,也可以从此理性具体到彼理性具体。智商是行为的结果,智慧是行为的过程。想象的基础是观察,是对于事物之间的联想,估算,下棋是很好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协同的训练。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